曲阜周公庙:高阜之上祭高人

2013年11月29日 09:20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

  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制定了典章制度。按周朝宗法制度,周公被分封于鲁。因公留佐成王,故长子伯禽就封,建鲁国。因周公佐周之殊功,特许伯禽于鲁设立太庙,以祀远祖。周公死后,并祀之。公元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在太庙旧址重建新庙。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建,达现今规模。周公庙现占地28000平方米,三进院落,有门、坊、亭、殿等明、清建筑13座57间。其间桧、柏、楷、槐等古树庇荫,十分壮观。周公庙的大门额题“棂星门”。门内左右各立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颂周公德绩。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殿内塑有周公像,正中上悬“明德勤施”匾额。周公庙1997年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曲阜城东北数百米的高阜之上,有一座历史上著名的古庙,这就是祭祀中国西周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周公的庙宇——周公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他辅佐武王伐纣曾两次东征,并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奴隶主政治家。因后世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周公庙又称元圣庙。 周公庙历经宋、金、元、明、清历代6次增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庙庭总面积达75亩,四周红墙环绕,内分四进院落,有殿、堂、庑、亭、门、坊57间,历代古碑30余幢,有桧、柏、楷、槐等古树名木,交织庇荫,蔚然壮观。

  周公庙的大门和孔庙一样,也叫“棂星门”,为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牌楼式木坊,大门以内,为第一进院落,正中有南北甬道直达二门。院内东、西两侧墙中,各建有向外的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赞扬周公能以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制国奠定了基础。 “承德门”是周公庙的第二道大门,门内为第二进院落。甬道东侧建有碑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周公庙的巨碑一幢,雕镂技法严谨精细,盘龙回旋飞舞,龟趺昂首怒目,神态生动。 御碑亭之后的“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道大门。入达孝门,为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正中大殿,名“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殿为单檐歇山顶,高11.4米,广5间,深3间,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层叠,顶覆绿瓦,里外门窗透雕,红漆贴金彩绘。

  殿内正中枋檀上,高悬“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左、右两旁抱柱悬挂巨幅木雕金字对联,均为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明间正中的石雕须弥座上,置雕龙贴金神龛一座,龛内端坐着红颜白须的周公塑像,双目炯炯,神态安详。东旁梢间,有鲁公伯禽塑像端坐在须弥座上,面向西,无神龛,面白乌须,冠冕章服,姿态恭谨。 元圣殿前,建有宽阔的露台,是当年祭祀周公举行乐舞的地方。露台左、右,建东、西庑各3间,祀鲁国33位国君。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现仅有殿基。 元圣殿东、西各有跨院,东院建有“问礼堂”,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造的,寓示“子入太庙,每事问”故事。此堂已于清末倒塌,现殿基上仅存乾隆皇帝亲书《谒元圣词》石碑一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