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汲: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

2013年11月29日 14:53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孔汲,字子思。孔子之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终年82岁。

  孔汲,字子思。孔子之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终年82岁。

  子思是战国初期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幼年时期深受祖父思想的熏陶,相传受业于曾参。《汉书·艺文志 》曾着录《子思》23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访记》等篇,相传是他的的着作。《中庸》阐述了他对“中庸”学说的看法,是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把“中庸”看成事物的本然之性,把“和”看承是事物运动的基本法则。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直达道也。”还明确却提出了“时中”的观点:“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即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来随时确定合乎时代要求的处事准则,从而发展孔子“中庸”思想。他把儒家道德观念“诚”概括世界的本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把孔子、曾子内省的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表记》主要谈“仁”的表率问题;《坊记》主要谈“礼”的消极防范作用。这些观点和主张构成了子思独立的思想体系。后来孟轲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其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的思孟学派。子思曾游说于鲁、宋、卫国之间。在鲁,曾告鲁穆公“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匮”。

  孔汲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公元1330年(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