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梆子:宽广浑厚 曲牌丰富
汶上梆子由传入到形成与发展为独立剧种,由西而东进传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流行地域广。明末清初,三百多年来,全县组成了不少职业班社,还有众多的玩局,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演员,据不完全调查,县境内的着名班社,如:大曹班、王复集崇圣府班、大孔班、官庄孔班,岳楼岳家班(建国后属嘉祥县)、黄洗店孔班、陈村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萱楼班。这些班社中,最着名的是大曹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有“孔家班大,曹家班长”的说法。
汶上梆子由传入到形成与发展为独立剧种,由西而东进传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流行地域广。明末清初,三百多年来,全县组成了不少职业班社,还有众多的玩局,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演员,据不完全调查,县境内的着名班社,如:大曹班、王复集崇圣府班、大孔班、官庄孔班,岳楼岳家班(建国后属嘉祥县)、黄洗店孔班、陈村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萱楼班。这些班社中,最着名的是大曹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有“孔家班大,曹家班长”的说法。
大曹班,据传为明未清初汶城曹天官所创办。其解体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5年)。距今约八十余年至百年前的着名演员有:张学为(号大麻子,郓城张楼人、黑脸)、傅七(刀马旦)、陈凤奎,郓城人,小生。王金仁,花旦。陈天福,花脸。泼嘴老鸹(艺名),青衣。岳登明,即岳石、嘉祥岳楼人,红脸。戴承立,即戴群,红脸。毛法,即毛在堂,号铁皮蚰子,汶城东门人, 青衣。小庆,郓城人,小旦。强天桂,梁山县黑虎庙人,刀马旦。张恩普,今济宁市人,花脸。徐建起、双德,均肥城张店人,小生。岳庆云,郓城人,丑。关文喜,艺名金马驹子,红脸。师云海,艺名银铃铛,花旦。宋玉山,艺名主楞,青衣、花旦。李广仁,汶城人,行当齐全,人称戏篓子,据说会三百出戏。
大孔班,汶上镇孔楼孔祥琦家创办,孔祥琦为世袭奉祀太常寺博士,他的某辈高祖在广东居官,与曲阜衍圣公府同为大宗,此班是从曲阜衍圣公府接来的,时在清初,比大曹班稍晚。其在八十年至百年前的演员有:段衍,即段广才,寿张人,红脸。陈尚江,黑脸。孙学友,号孙黑,红脸,其子孙延俊为曹班司鼓。王朝林,河西人,晚年落脚城南王泉,黑脸。岳庆禄,郓城人,丑。李金钟,号花脸四,花脸。王振标,东阿人,红脸。丁三,武生。岳庆云,丑。小回子,黑脸。
这些班社中,一些演员是相当出名的,名气较大的演员有:傅七、吴仗儿、泼嘴老鸹、金马驹子、银铃铛、立楞等。群众编了一些顺口流。如:“傅七的刀,吴仗的腰,泼嘴老鸹唱得高。”“金马驹子银铃铛,不如立楞一晃荡”。号称“一晃荡”的立楞(即宋玉山)会戏极多,唱腔优美,1958年被聘为山东省梆子剧团的教师。
汶上梆子因历史悠久,班社众多,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高亢、激昂、宽广、浑厚,音乐曲牌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为群众喜闻乐见。
“村村锣鼓响,庄庄梆子声”,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就连行路人也边走边喊着梆子腔,名曰“路戏”。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汶上梆子有一定的创新,并上演了一些现代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放射着绚烂的光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理念,生活品味,审美标准、对艺术的追求等都在发生着变化。经济社会的思想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全新的生活品味,时代的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艺术追求,无疑不使传统的东西发生着变化,变化的结果是淡化。同时,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曲艺等,时刻都在创新,在和现代艺术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的同时,戏剧内本身也在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戏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更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艺术是“老”、“古”、“土”可以休矣!这无不使汶上梆子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剧种处于低峪之中。若不抢救、发掘,这种来自于原始生态的自然艺术剧种,其趋势是消亡。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汶上县文化局加大了对汶上梆子的挖掘与保护力度,恢复启动了汶上梆子剧种,先后拍摄了《两狼山》、《老羊山》、《铡赵王》等传统剧目,并积极组织创作、排练新剧新作,大大推动了汶上梆子的发展。2007年10月14日由汶上梆子剧团选送的《两狼山》作为唯一代表山东梆子剧种的剧目赴广饶参加“2007中国戏曲梅花大赛总决赛”,刘太华同志一举获得了“中国红梅金花”称号。
汶上梆子是戏剧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从其发展历史、丰富的剧目内容,广泛的表现题材,到广阔完美的表现程式,高昂优美的唱腔,丰富多彩的曲牌音乐伴奏,乃至独具魅力的鲜明艺术特色,无一不散发着浓郁地方色彩的芳香。她将作为中华民族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继续地秉承数百年来的历史使命,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无尽的快乐和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