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
王粲(公元177—公元217年)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出身官吏世家,父王谦为大将军长史。王粲身短貌寝,但有奇才,尤以才思敏捷、强记博识著称。
王粲(公元177—公元217年)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出身官吏世家,父王谦为大将军长史。王粲身短貌寝,但有奇才,尤以才思敏捷、强记博识著称。汉献帝西迁,王粲也随迁长安。在长安时,王粲去拜谒左中郎将蔡邕。蔡闻王粲来拜已至府门外时,慌张中倒穿了鞋子,跑出迎接。由于粲体弱矮小,满堂官员秀士皆感惊奇。这时蔡邕介绍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仅17岁的王粲经司徒的举荐,诏命拜为黄门侍郎。王粲感到长安混乱,未奉诏就职,遂与族兄王凯一起到荆州依附于同乡刘表。刘表知是老师的孙子来投,以厚礼相待,并妥善安置。但他视粲体弱矮小,像是无有大度,没有重用。待曹操率兵攻刘表时,刘表因疽发于背而卒。王粲劝刘表之子刘琮说:“将军能听粲计,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必获重用,保己全宗,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刘琮纳其言,举州归降曹操。曹操封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琮举荐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当时曹操置酒于汉水边,粲举杯祝贺,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操大喜,又迁粲为军谋祭酒。后曹操为魏王,即拜王粲为侍中,凡规划朝中兴国大计,粲必参与。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出兵伐东吴,二十二年春,王粲在征途中病卒,时年41岁。 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尤擅长辞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等是他赋中的精品。著名的《七哀诗》深刻地反映了汉末人民的离乱之苦,也反映了他对动乱、割据的憎恶。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名声最高。《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0卷,《去伐论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皆亡佚。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