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寺集:孝义为先 恪守孝道一生拒做官

2013年12月12日 20:40作者:来源:大众网

东汉末年,在成武县城东南二三十里处,有个村庄叫万户集,传说是春秋时期相马鼻祖伯乐孙阳的后人孙期的故里。孙期不仅是饱读诗书、名满天下的大经学家,更是孝义为先、四海闻名的大孝子,至今在民间仍流传着他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

  孙寺集的传说

  东汉末年,在成武县城东南二三十里处,有个村庄叫万户集,传说是春秋时期相马鼻祖伯乐孙阳的后人孙期的故里。孙期不仅是饱读诗书、名满天下的大经学家,更是孝义为先、四海闻名的大孝子,至今在民间仍流传着他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

  孙期八岁丧父,既无叔父大爷照顾,又无兄弟姐妹相助,娘俩个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期虽然年龄很小,却知书达理,非常孝顺。炎炎夏日,暑气逼人。孙期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替财主家在大洼里放牧完猪,回到家也不知疲倦,手脚不闲,不是帮母亲烧火做饭,就是劈柴提水、打扫庭院。由于家中贫寒,买不起蚊帐,夏夜蚊虫十分猖獗,母亲常被叮咬得不能安睡。孙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最后心生一计:母亲睡觉时,自己光着上身坐在母亲床边,把蚊子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让它们一个个吃饱喝足,不就可以让母亲免遭叮咬之苦了吗?于是,孙期一边光着脊梁“喂”蚊子,一边给母亲打着扇子,以致被咬得遍体鳞伤也无怨无悔,心安理得。数九寒冬,滴水成冰。家中买不起火盆,“布衾多年冷似铁”。每天晚上,孙期总是提前钻进冰凉的被窝里,先用自己的身子给母亲暖热。平常在大洼里牧猪,有时会采摘到一些野生瓜果,孙期从来也不舍得吃一口,总是小心翼翼给母亲留着。偶尔在野外逮只野兔,在河沟抓条活鱼,孙期总是把它们带回家,亲手做熟孝敬母亲。

  有一次,孙期的母亲在家突然犯病,一时疼痛难忍,便用牙齿紧咬着左手食指,借以减轻痛苦。当时,孙期正在大洼中牧猪,猛然觉得心疼不已,他马上意识到一定是母亲在家中出了问题。于是,他二话不说,撒开两腿就往家中大跑。到家一看,母亲已昏倒在地。幸亏发现和抢救及时,才捡回了母亲的一条性命。事后一说,大家都感叹万分:原来至孝至爱能够感天动地,才使儿子产生心电感应,让母亲的十指连着儿子的心啊!

  有一年冬天,孙期的母亲卧病不起。孙期步行三十多里,到单县城里请来名医“赛扁鹊”,紧接着又四处奔波,为母亲抓药。等把药煎好,孙期总是先尝尝冷热,然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一天,母亲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能吃颗曹州鸭梨,那该多好啊!”不想这话被孙期牢记在心,他一气跑到村后的梨树林,顶着刺骨的寒风,郑重其事地对着最大的那棵梨树屈膝下跪,虔诚地祈祷苍天开恩。也许是上天不负孝心人,当孙期睁开双眼,抬起头往树上一看,猛然发现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长着一颗黄灿灿的大鸭梨,香气扑鼻。孙期欣喜若狂,赶紧上树摘下来送给母亲。消息传开,乡亲们都说:吉人自有天相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孙期的感化和熏陶之下,成武一带逐渐形成孝义为先的良好风气。传说有一年,十恶不赦的黄巾军路过孙期的家乡,无不肃然起敬,纪律严整,并传令三军:“侵扰孙先生宅舍者,就地斩首!”因为孙期一人的孝心,才使得万户集秋毫无犯,几千父老乡亲免遭生灵涂炭。

  由于恪守孝道,孙期一生多次拒绝做官。一次,济阴郡守委派官差,抬着肥羊美酒,敲锣打鼓,前去登门拜访,请孙期到郡中为官。不料孙期竟毫不动心,一口回绝,对来人说:“慈母今健在,赤子不远游;众位请回府,吾得去牧猪。”还有一次,奸臣董卓特派司徒黄琬一行几十人,大驾光临万户集,许以高官厚禄,赠以重金厚礼,诱以荣华富贵,但最终孙期不为所惑,以尽心侍母为由婉拒。

  由于孙期全心全意的赡养照顾,孙母最终得以安度晚年,寿终正寝,享年99岁。20年后,孙期也无疾而终。按照孙期的遗嘱,族人把他埋葬在了母亲身旁,以便在天堂也不离母亲左右,能够随时侍奉慈母。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为纪念东汉经学家、孝子孙期,在万户集建孙孝祠。清末以来,祠名渐盛,人称“孝子庙”,更讹传为“儿子不孝,孙子孝”。祠名演变为“孙孝寺”,进而简称为“孙寺”,一直延续至今。每年的重阳节,孙氏后人及各地群众,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以各种形式缅怀祭奠孙期。孙寺集,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孝义的一大发源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