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
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古代重要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尧、舜时期为古陶国。
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古代重要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尧、舜时期为古陶国。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改济阴郡,后又改为定陶国,东汉时不久又改为济阴郡。据《史记》载: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 辗转至陶,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后人尊为“商界鼻祖”,死后葬于陶。《汉书返乩碇尽罚禹贡陶丘在县西南,有陶邱亭。据《说文解字》:"定,安也。"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定陶总面积846平方千米,人口56.58万。区号0530;邮编274100。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天中街道。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2个乡:天中街道办事处、滨河街道办事处、仿山镇、张湾镇、马集镇、半堤镇、冉堌镇、黄店镇、孟海镇、陈集镇、杜堂乡、南王店乡。
定陶,地处山东省西南、菏泽市中部,位于东经115度20-115度47,北纬34度57-35度15。北距菏泽市区20公里,西距世界名城七朝古都开封(汴京,东京)100公里,南与曹县毗连,东与成武县相邻,西与东明县交界,东北与巨野县交界。现辖7镇4乡,368个行政村,1044个自然村,60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70万亩。地处北纬30度57分至35度14分,东经115度20分至115度40分,属暖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度,无霜期206天。
定陶县系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微地貌形态分高、平、洼三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17%、57%和26%。
定陶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秋凉春燥,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252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64.5毫米;年平均气温13.7度,蒸发量1887.1毫米,无霜期209天。定陶县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有洙水河、万福河、东鱼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84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9850万立方米,地下淡水年可利用量8358万立方米。境内有主要河流23条,其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4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全县水资源总量23641万立方米,人均422立方米, 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有三处深水井水质达到直接引用矿泉水标准。
定陶县农牧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定陶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商品棉主产区,已培植起具有定陶特色的食用菌、蔬菜、畜牧、林业四大优势产业,建立起双孢菇、无公害蔬菜、西瓜、大葱、玫瑰等八大生产基地。全县粮食生产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常年粮食总产30万吨,棉花20万担,年产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40万吨;瓜菜面积45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26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15.5万亩,瓜菜常年总产120万吨,有14种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定陶县是山东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县载畜量45万个标准畜,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鲁西青山羊的原产地,猪、牛、羊存栏90.25万头(只),家禽存养640万只。全县宜林面积大,木材蓄积量93万立方米,绿化覆盖率
定陶县矿产资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地下煤藏面积200平方公里,地质储备30亿吨。为中原油田油气勘探开采区域。
定陶地处中原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菏泽市中心20公里,已列入菏泽市新一轮市区规划。京九(北京西--九龙)铁路穿越全境。规划中的菏徐(菏泽--徐州)铁路将在定陶站与京九铁路接轨。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联通京福、济青、京沪高速,在建的德商高速、菏徐高速、济菏高速纵横交错,菏关高速--定砀路连接线纵贯县城,临(临清)-商(商丘)、东(东明)-丰(丰县)、刘(刘口)-民(民权)、定(定陶)-砀(砀山)四条省级公路连接县乡公路成网状分布,使定陶成为重要交通枢纽。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60公里、济南机场300公里;距青岛港不足600公里,高速公路5小时可到达;距日照港不足400公里,高速公路3小时即可到达。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