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令:春节操办“年货” 清明上坟烧纸

2013年12月10日 22:03作者:来源:大众网

古历三月初三,菏泽风俗为盖房奠基日。传说这天“三煞”和“太岁”二恶星不出游,这天兴工盖房碰不着他们,可百顺无逆。另外青年妇女婚后三年内必须于是日回婆家,因有“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之说,这虽是迷信传说,但农村妇女至今仍沿用此习,而嫁女回婆家却有夫妻和睦团结,春耕生产开始之意。

  岁时节令

  1、春节

  春节,菏泽市俗称“过年”或“年下”,是个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入腊月,家家户户都积极操办“年货”,进行年终大扫除,俗称“扫屋”;有条件的要粉刷或用白纸糊墙,以示清洁;同时洗刷家具、器皿,购置新碗筷,赶做新衣服,以辞旧迎新。

  腊月十五日以后,家家蒸馒头、花糕、菜馍、枣花、棋饼等。馒头有“豆馅”、“实团”两种。实团馍纯用白面揉成,豆馅馍即先用红豆、绿豆或白豇豆等再加大枣煮熟捣成烂泥为馅,外面用白面包成。花糕,先用白面做成一公分多厚,约一尺直径的园饼,再用面盘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上面再嵌上大红枣,放在园饼上蒸熟。枣花,先用白面做成长形面条,再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嵌上大红枣即成。菜馍,有肉馅和素馅两种,均由白面撮捏封口而成。棋饼,多用印模,先把白面揉合成饼,包上红糖或枣泥,揉成团后,按入模内,再磕出来点上红点,即美其味又壮其观。枣花、棋饼多作回敬礼品。

  腊月二十二日以后,各家把买到的猪、羊、鱼、鸭等肉类加以烹饪炮制,称为“煮肉炸菜”,旧社会多为富人享用,至于贫苦人家就很简单了,只不过蒸两锅馍馍,够除夕和新年初一食用罢了。

  除夕早饭后就忙着安天爷、灶神、祖宗牌位,掏香炉,门旁挂柏枝、贴春联和门神。中午先到天爷、灶神和祖宗牌位前焚香、浇点,然后全家吃团圆饺子,有的地方吃杂烩油炸菜。晚饭吃饺子。午后再次扫庭院,准备烧纸燃蜡烛、焚香等;妇女们则准备包五更时吃的饺子。晚饭后,家长要分散给孩子们一些钱,俗称“带岁钱”或“压岁钱”。除夕之夜,点烛焚香、灯火通明。晚间,全家要喝辞岁酒;街坊邻居、同行同业也互相邀饮,表示辞旧迎新。睡前,在大门内和房门外放拦门棍,院内撒芝麻杆,以防“邪魔鬼祟”。

  旧社会富人过年,穷人过关。富人到门逼租、逼债,穷人只好出外躲债,俗称“藏年”,直到大年初一才敢回家。

  午夜子时后,人们纷纷起床,起晚了则认为不祥。然后点上蜡烛,院内和大门前悬挂灯乱;室内外灯火辉煌,香烟缭绕,鞭炮齐鸣,祭天地敬祖宗。这时不得往院内泼水、倒垃圾和大小便,以保持午夜的宁静,取意吉利。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已毕,全家吃饺子,通称“团圆饭”。

  初一早饭后,人们着新衣,成群结队地先到本族长辈家,后到异姓邻居家拜年祝福,互问“新年好”或“恭喜发财”等祝贺语,主人以糖果、花生、瓜子等例行招待。初一这一天不扫地,不挑水,不借钱,不讨债,称为吉祥之日。

  正月初二开始,携带礼物走亲拜友,不过,初二这天只走重要亲戚,如男“认门”,女“回门”以及陪“新客”、暖婿等。旧有“初三老娘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过了十五之后,一般不再拜年叩头了。解放后,干部、职工就不论此俗了,友好、同事之间也互相邀请,祝贺春节,以示加强团结,彼此互勉之意。

  2、元霄节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一般称“元霄节”,菏泽人也叫“灯节”。这一天,春节的一切形式都要结束了。夜晚,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点蜡烛,门墩上、阴沟嘴、粪堆上都要点上用黏面或白面疙瘩制成的灯盏。如无风雪,全村各处灯火通明,称“收灯了”,象征“五谷丰登”之意。各家要在天地、祖宗牌位前点燃焰火,俗称“放花”。入晚,城乡到处是鞭炮声,空中地面火光乱舞,五彩缤纷。此刻,小孩子们汇集街头,挑灯欢唱及燃放烟花。在城市,各商店铺户,更是张灯结彩,大放焰火,以示生意兴隆;有的还组织盛大的灯会来招揽客人,以此扩大商店声誉。解放前城内平正街从南至北,高搭灯棚,满挂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彩灯,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夜,通霄不熄,观灯者如流,四乡来城观灯者也络绎不绝。

  解放后,人们仍重视元霄节。近年来,菏泽市政府很重视灯会这项群众艺术的复兴和发展,尤其自1984年以来,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东方红大街举办大规模灯会、放焰火,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3、跑百病

  正月十六日这天,人们黎明即起,洗刷后先“跑百病”(即到郊外漫步蹓跶,认为这样可免除百病),有的地方叫做“走百龄”。居城者沿城垣,居乡者沿村路或野地蹓跶,摘集各家大门两旁挂的柏枝,在街口或路口烤火,取“燎掉百病”之意。凡有牲口的均牵出来蹓跶,用以解除牲口的百病,以求“槽头兴旺”。这天人们不做活,到处游看文艺节目、串亲戚等。

  4、二月二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意为百虫复苏,春雨将临,适宜耕种。这天,菏泽的风俗是家家户户做绿豆面煎饼,吃过年剩余的花糕,有的地方还炒焦豆(有甜的有咸的),称“咬蝎子肚”或“蝎子爪”,意是把蝎子除掉。该日,多数人家还用黍子面加糖,拍成圆饼,加油炸成粘糕,味道香甜,人人爱吃。

  二月初一下午,家家户户在院内或麦场用青灰围成大小三个圆圈,当中埋少许杂粮,俗称“围仓”,取粮谷满仓预祝丰收之意。

  5、三月三

  古历三月初三,菏泽风俗为盖房奠基日。传说这天“三煞”和“太岁”二恶星不出游,这天兴工盖房碰不着他们,可百顺无逆。另外青年妇女婚后三年内必须于是日回婆家,因有“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之说,这虽是迷信传说,但农村妇女至今仍沿用此习,而嫁女回婆家却有夫妻和睦团结,春耕生产开始之意。

  6、清明节

  “清明”是传统的节日。原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人介子推,因他被烧死在绵山柳下,故人们届时有栽柳的习俗。清代时,此节为收鬼的日子。这天抬着城隍爷的塑像出游,人们一早就上坟烧纸。民国后,此俗逐渐废除。

  解放后,政府机关、部队、学校和群众团体在这一天有组织地向烈士陵园及墓地敬献花圈,以表缅怀革命先烈的伟绩,借以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农村坟墓虽已逐渐平掉,但仍有在这一天祭祖之习,旧俗烧纸,至今仍未绝迹。

  7、谷雨节

  “谷雨”,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对此节无大活动和忌俗,但在菏泽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举。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谷雨节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届时,本地和远方人,甚至不少外国朋友均云集菏泽牡丹园,游玩赏花,盛况空前。

  8、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原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又称“端午”或“端五”。也是个历史传统节日。届时家家户户用黍米和大枣煮成粽子饭或用苇叶包粽子吃,另外还要吃油条、面泡、糖糕等。还有门旁插艾条,小孩们戴艾香和香布袋的习俗,有“爱子保健”之意。

  9、六月初一

  每年的古历六月初一,菏泽人叫做“小年下”。古传统也要烧香拜神(现已绝),也蒸花糕、吃饺子,意为祝贺下半年开始,余无其他活动。

  10、七月七

  每年的七月初七日,传说是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日。未婚妻久别重逢,伤感落泪,所以人们相传该日为下雨日。过节时,菏泽的风俗是七个女孩组织一个班,兑相等的白面和钱,买些水果和做些好吃的东西。这天夜间,他们相聚同宿,谓之“过七月七”。有的地方七个女孩兑等数的白面同包饺子,并有意用一绣花针包在一个饺子里,临夜聚餐时,谁咬住针尖意为“巧女”,若咬住针鼻意为“拙女”,谓之“乞巧”。

  11、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仲秋节”,也叫“中秋节”。本市同全国各地一样颇为重视。节前亲朋之间互赠月饼、烧鸡、水果、烟酒之类的礼品。晚上皓月当空,各家对月专设供桌,摆上月饼、瓜果,称为“圆月”。供毕,全家人分食供品以庆团圆。如果这天家人不全,有在外未归者,即不做“圆月”之举;否则,为不祥。

  12、重阳节

  古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此节菏泽市商界最重视,诸如酒店、油坊、染坊等。临节时各自供奉自己的传统神主牌位,照俗活动。旧时文人也多有酿酒避瘟之说。是日文友联约集会,欣赏菊花,和诗吟咏,寄托情思。解放后此俗渐废。

  13、十月一

  古历十月初一,旧社会传说为鬼节。清明节为“收鬼节”,十月一日为“放鬼节”。因冬季来临为农闲季节,可使其自由活动。因此,这天一般人家多上坟烧纸以示哀悼。此俗至今仍存。

  14、腊八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原是佛教节日。初八,他们取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叫“腊八粥”,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该日,菏泽人用小米和红枣或红薯做米饭,称“腊八米饭”,用玉米糁和红薯块做粥,称为“腊八粥”。此俗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流行。

  15、祭灶

  每年古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是灶君爷上天回禀的日子,世人要烧香祭典,俗称“祭灶”,也叫“辞灶”。这天家家户户用秫秸扎成小马,用谷草和麦麸做饲料,放在鏊子后面,喂“灶君”骑的马,晚上供奉灶君,进行祭灶,并祷告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多带五谷粮,不带灾和殃”,然后焚香烧纸、点爆竹,同时把扎的小马、谷草和麦麸一并烧掉。之后,把祭灶用的糖分而食之。如全家人不齐不举行此仪式。有的村庄和族户由于祖传的特殊原因和禁忌,不在二十三日祭灶,有的提前一天或推后一天以求吉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