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系用牛皮制作,风格质朴粗犷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来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
定陶皮影简介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来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
冯氏先人于明朝迁居定陶,约在1821年,冯玉濮、冯玉福受剪纸艺术的启发创始了皮影,至今已传6代。现在的掌门人冯守坤,自4岁起就跟随祖父、父亲开始学演皮影,现已74岁高龄。
定陶皮影系用牛皮制作,形制巨大,高一尺有余,风格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很接近鲁西南的剪纸风味,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初始,冯氏先人善于剪纸作画,自娱自乐。由于纸张不易保存,就试着在动物皮草上刻划,照着木偶的形式改进制作工艺,增加关节,使其灵活性大大加强。并在皮面上镂刻各种花纹,涂绘色彩,使影人更加清晰、通透、美观。所刻人物基本掌握在约尺余大小,人物身体仿佛真人缩小,手臂过膝,面部一般为正侧面,阴刻、阳刻互有搭配。阴刻多为圆眼睛、疙瘩鼻、额头饱满,冠饰后移幅变大,显得精干有神采。阳刻多为平长细眼,小嘴巴、直鼻梁,显得平和大度。旦角多用阳刻,那全侧面的外轮廓线极富弹性,悬鼻、高额、小唇、一弯细眉和凤眼直连云鬓。从而创立了皮影。定陶皮影系用牛皮制作,形制巨大,高一尺有余,造型俊俏,做工精良,镂刻细致,线条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而富于动感,风格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定陶皮影除有专人操纵外,还有专门的演唱和伴奏人员,演出时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上演剧目三四十出,并有连台本戏,可连续演出月余。常演剧目有《封神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其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性。
定陶皮影在音乐上广泛吸收了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因素,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行当、板式、唱腔。乐队以板胡为主奏乐器,文武场齐全。表演技艺也大大提升,操纵技巧繁复高超,武打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文场的音乐与唱腔更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演出范围扩大到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成为深受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定陶皮影音乐兼融了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等多种因素,音乐形象丰富,极富表现力,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定陶皮影的产生发展、兴盛衰微,脉络清晰、资料丰富,在山东皮影中具有独创性,是研究山东皮影的活标本。同时还具有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多种价值。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