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道学派奠基人 与儒家墨家鼎立而三
据《曹州名人大典》记载:庄周大致与梁惠王、刘宣王、楚威王同时,而稍后于孟子。庄周曾经当过管理漆园(今牡丹区李村镇李庄集一带)的小官,生活贫困,“处穷闾厄巷”,面黄身瘦,靠编草鞋谋生,曾向管理河道的监河侯借过米。见魏王时,他穿着有补丁的衣服,系带的鞋子。
庄周
庄周 (约前369-前286年),字子休,宋国蒙人,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据《曹州名人大典》记载:庄周大致与梁惠王、刘宣王、楚威王同时,而稍后于孟子。庄周曾经当过管理漆园(今牡丹区李村镇李庄集一带)的小官,生活贫困,“处穷闾厄巷”,面黄身瘦,靠编草鞋谋生,曾向管理河道的监河侯借过米。见魏王时,他穿着有补丁的衣服,系带的鞋子。
庄周的思想、学说集中反映在《庄子》一书。该书是继老子《道德经》之后道家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唐天宝元年(742),曾下诏改称《南华真经》。《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现仅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 ,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及杂篇中的《寓言》、《天下》、《庚桑楚》为庄周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及杂篇中其他八篇为庄周门徒所作。
庄周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与儒家、墨家鼎立而三。他是道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故世称“老庄”。司马迁十分认同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总根源。他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作了很好的解释,他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阴阳二气相交“而物生焉”,“通天下一气耳”。他同老子一样主张无为而治,更认为人在“道”面前无能为力,“有用”还不如“无用”,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庄周是个哲学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他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安危相易,祸福相摩”。这些都含有相素的辩证法因素。但他忽视事物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世间一切事物,无论大小、贵贱、是非、善恶、得失、荣辱、寿夭、生死等都是相对的,表现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观点。
庄周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学家。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文笔雄奇,想象丰富,变幻莫测,气势磅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的表象和深刻的哲理达到完善的结合,是庄子散文的最大特色,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司马迁称他“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汪洋自恣以适已”,用以批评墨儒学说,“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鲁迅说他“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周还是一位气功养生学专家。《庄子》书中载有重要的气功养生内容,其静功内容尤为突出。《庄子》中记载的静功方法,有《人世间》篇中的仲尼“心斋”法,《大宗师》中的颜回“坐忘”法,以及《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吾丧我”法。《庄子?刻意》篇中“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养形”术,是现在知道的我国古文献中关于这个问题最早的文字记载。《庄子》一书不仅是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古典气功养生学的瑰宝。
庄周是一个地道的隐君子。他一生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小农具)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象,拒绝楚国召他为相的聘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两名使者,携带贵重礼物,聘请他做本国的卿相。庄周笑谓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这段话生动地表明了庄子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恬淡虚无的志趣。他终身不仕,隐居于曹之南华(今菏泽李村镇李庄集一带)。古有庄周“钓台”。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