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已任

2013年12月17日 14:04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禹偁刚正不阿,“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有守正不屈的斗争精神。端拱初年,太宗下诏纳言,时任右拾遗的王禹偁,立即献上《端拱箴》一文。

  王 禹 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济州巨野(今巨野县城内王街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主薄、长洲知县、迁大理评事、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

  王禹偁刚正不阿,“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已任”,有守正不屈的斗争精神。端拱初年,太宗下诏纳言,时任右拾遗的王禹偁,立即献上《端拱箴》一文。文章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做了深刻的揭露“一裘之费,百家衣裳”、“一食之用,千人口腹”。他斥责统治者“聚民膏血”;而对于“室无环堵、地无立锥”的广大贫苦人民,则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劝告太宗选贤任能,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君主。端拱二年,京师大旱。王禹偁上疏说:“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国无积蓄,民饥可忧”。建议“除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外,从君到臣,依次减少俸禄,放赈救灾,待丰年后再恢复如常。吾虽家贫俸薄,甘愿首先捐献,以济苍生。”由于触犯统治阶级的利益,未能实行。至道三年五月,真宗下诏纳言,他又上疏言五事:提出加强边防、减少冗兵冗吏、沙汰僧尼、严格官员选拔、谨防小人得势等主张。咸平初,修《太祖实录》,直书“杯酒释兵权”事,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从太宗淳化元年到真宗咸平元年的八年间,因他刚直敢言,三遭贬官,作《三黜赋》,有“屈于身不屈于道兮,任百谪而何亏”之句。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奠基者。他反对宋初的浮华之风,首先提出改革文体的主张,倡导写作通俗畅达的诗文。于诗,他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提倡写诗文要象韩愈那样“传道而明心”,“句易懂、义晓畅”,“文从字顺”,并以“韩柳文章李杜诗”的口号号召同道,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独自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诗文多是抒情达意、托讽寄怀的言意之作,语言自然流畅,风格简朴淡雅,对时政多有规谏,对民间疾苦多有深厚的同情。其散文代表作有《待漏院记》、《黄冈竹楼记》、《唐河店妪传》、《录海人书》等。王禹偁的诗,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如《感流亡》、《畲田词》、《春日杂兴》、《黑云裘》、《寒食》等。他以自己具有人民性的现实主义的诗文创作实践,奠定了诗文尊杜、尊韩、尊白的基本倾向,成为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中流砥柱。《宋诗钞》里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宋代文人林和靖说:“纵横吾宋是黄州。”苏轼称赞王禹偁“以其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真宗咸平四年,王禹偁卒于蕲州任所,年48岁。朝廷闻讣追悼,厚葬于巨野龙泉寺东酒庄(今属嘉祥县),立墓碑,建乌头门,旌表天下。其著作有:《小畜集》20卷、《小畜外集》13卷、《承明集》10卷、《集议》10卷、《别集》3卷、诗3卷。

  长子嘉言,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次子嘉会,进士,官大理评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