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2013年12月17日 14:05来源:大众网
他善文章,工诗词,政论文注重事功。初,他随其父晁端友住杭州新城。1073年(熙宁六年),杭州通判苏轼巡视新城,两人从此结识。受苏轼启迪,面对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作《钱塘七述》赋。
晁 补 之
晁补之 (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济州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后除国子监教授。元佑年间,除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后又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哲宗绍圣年间,因受党争株连,屡遭贬斥。先被派知齐州,接着贬应天府通判,毫州通判。元符二年贬监信州盐酒税。徽宗立,应召还朝,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未几,又以党争贬至地方。从1103年(崇宁二年)至1110年(大观四年),竟被免官,闲居八年。大观末,起用为泗州(今江苏盱眙北)知州,不久即卒於任所。
他善文章,工诗词,政论文注重事功。初,他随其父晁端友住杭州新城。1073年(熙宁六年),杭州通判苏轼巡视新城,两人从此结识。受苏轼启迪,面对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作《钱塘七述》赋。苏轼倍加赞扬:“博学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后来,宋神宗看过他的应试文章,说:“这是个经术造诣很深的人,可改变浮薄的文风”。他的文章常论政、论史,注重事功,主张以军事力量收复石敬塘献给辽政权的幽蓟十六州。其散文流畅,嘲讽“不切实用”之论。其诗词神态高秀,接近苏轼跌荡磊落、壮丽开阔的风格。
他的主要著作有:《鸡肋集》70卷、《重编楚词》16卷、《续楚词》20卷、《变离骚》20卷、《春秋左氏杂论》1卷、词集《晁氏琴趣外篇》(6卷)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