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体系

2013年12月23日 20:43作者:来源:大众网

由于北方方言区域广阔,各省乃至各区、乡(镇)都不尽相同,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如郓城黄安一带有较多的菏泽话因素,杨庄集东北部一带则梁山语音较重。能代表郓城方言的,应是郓城镇语言。

  地方方言

  郓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体系。由于北方方言区域广阔,各省乃至各区、乡(镇)都不尽相同,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如郓城黄安一带有较多的菏泽话因素,杨庄集东北部一带则梁山语音较重。能代表郓城方言的,应是郓城镇语言。

  郓城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基本近似,仅在调值、声母、韵母上存有差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郓城方言也有这四个调值,但普通话的阴平为高平调,调值为55;郓城方言的阴平为低升调,调值为13;普通话的阳平为中升调,调值为35,郓城方言的阳平为半降调,调值为42;普通话的上声为降升调,调值为214,郓城方言的上声为高平调,调值为55;普通话的去声为全降调,调值为51,郓城方言的去声为降升调,调值为312。

  声母也有很少差异,凡普通话声母sh与合口呼相拼的字,在郓城方言中大部分都将声母sh改为f。如书、输(sh┏欠窖远磷鳎╢凰ⅲ╯huā),郓城方言读作(fuā);水(shui),郓城方言读作(fui);双、霜(shuāng),郓城方言读作(fāng),等等。韵母的差异是:如脚(jiǎo),郓城方言读作(juō);笔(bǐ),郓城方言读作(bēi);药(y鄌),郓城方言读作(yuō);棵(kē),郓城方言读作(kuō);蛇(sh椋┏欠窖远磷鳎╯h幔宦螅╩鄆),郓城方言读作(mēi);飞(fēi),郓城方言读作(fī);泽(z椋┏欠窖远磷鳎▃h閕);策(c瑁┏欠窖远磷鳎╟hēi),等等。在县城和青年学生中,这些方言已不复存在,改成了普通话。农村没有文化的老人们,仍然使用这些方言。

  在语汇上,郓城方言大体与普通话相近。如称谓,爸为爹、妈为娘,而爹、娘较之爸妈更雅些。郓城方言中的“小”,是父母称儿子或其他长辈对男孩的爱称,“妮”,是父母称女儿或其他长辈对女孩的爱称。“己家”即自家、自己,看似土,实则文,如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天时、地理、方位的称谓:如太阳或阳光,郓城方言则说成“天地儿”、“爷地儿”,遮住太阳的阴凉处叫“浪浪儿”或“影影儿”;月亮或月光称为“月姥娘”、“月明地儿”。

  在时间上,今天说成“急每儿”,昨天说成“夜每儿”或“夜何”,明天说成“赶明儿”,后天说成“过明儿”,大后天说成“大过明儿”,上午说成“头晌午”,下午说成“过晌午”。实际上,“赶明儿”这说法很好,在郓城人视“明天”为时髦时,电视中人物则常说“赶明儿”。

  吃饭用的筷子叫“箸”,客屋场里就称拿筷子夹菜为“举箸”,很文雅。至今老百姓盛筷子的笼子仍叫“箸笼”,很有古典文言的成分或痕迹,说明郓城历史悠久,古老文明,而并非“土气”。当然有些方言应改为普通话,如“盖体”应叫做被子,“这汪”、“那汪”,“这何”、“那何”应说成这里、那里,“皮捶”应说成拳头,等等。

  在语法特点上,郓城方言的特点是:幼儿用语多是名词重迭。如碗儿碗儿,果儿果儿。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方式是在形容词前面加上程度副词,而且还可以重迭,表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如说“高”,则说成“老高”或“老高老高”。此外,助词“哩”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得”和“的”,“跑哩很快”就是跑得很快。助词“喽”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得”,如“拿动喽”就是拿得动。

  郓城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还积累了许多谚语。农事方面的:如“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辣椒栽花,茄子栽夹”,“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麦熟一晌,蚕老一时”,“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还本钱”,等等。

  在气象方面:如“云向东,一阵风;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一阵黑;云向南,水涟涟”,“一天三改风,不用问先生”,“十雾九晴,若是不晴,下个不停”,“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等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