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林碑亭

2013年12月22日 09:17作者:来源:

《水浒》第八回回目是“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其中有两个地方与莘县有关:一是沧州道,二是野猪林。其中沧州近海,地多盐碱,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去处,宋代再次多指牢营,是发配犯人的主要去处。从东京汴梁至沧州有一条西南东北的走向的官道,名为“汴仓道”。观城的“野猪林”正处于汴仓道上。

  《水浒》第八回回目是“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其中有两个地方与莘县有关:一是沧州道,二是野猪林。其中沧州近海,地多盐碱,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去处,宋代再次多指牢营,是发配犯人的主要去处。从东京汴梁至沧州有一条西南东北的走向的官道,名为“汴仓道”。观城的“野猪林”正处于汴仓道上。太慰高俅在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判林冲刺配沧州,又买通押解公人董超、薛霸,要在野猪林将林冲害死。不料林冲新结交的朋友鲁智深早有预料,他一路暗中保护,与紧急关头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鲁智深的这一义举,使地处偏僻的野猪林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去处。野猪林是林冲、鲁智深这两条好汉结下生死之谊的象征。

  野猪林位于观城东10里。当地人口口相传,古时的观城一带虽然没有悬崖峭壁的石山,却遍布土岗起伏的丘陵,各类树木生长得特别旺盛,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人们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后来有猎户为狩猎方便,在林中造屋居住,繁衍成村,人们遂习称其为“野猪林村”,林名从此变为村名,并被记入县志。至清代,野猪林一带仍然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林间草地有落叶,常有牧童放牛,“东郊牧笛”也是古观城八景之一。清朝文思明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野猪林为依托与官兵周旋。抗日时期,这里更是军民抗战的“青纱帐”。新中国建立前后,野猪林仍有相当规模,远远望去,一片林莽,密不透风,边际难寻。与书中:“枯曼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的描写十分吻合。后来,随着野猪林的消失,林中猎户回归各自的老村,野猪林村已不复存在,其遗址当在今莘县观城镇郭海村北一带。

  1958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仅为几户人家的野猪林村,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野猪林村名消失。据说本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茂密的树林,并常有鸟兽出没,令人望而生畏;林中一红墙灰瓦小庙,庙壁绘有五颜六色的《水浒》故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野猪林树木大量被伐,林中居民迁往附近村庄,野猪林从此成为遗址。1992年11月,由市委统战部许继善题字,在此立“野猪林”碑一通,以资纪念,并为寻访古迹者导游。2011年莘县人民政府在此遗址立碑建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