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东门里路南有一大洼坑。后城墙废圯,洼坑犹存。坑大十余亩,常年有水,少见干涸。据说,坑中原有一井,井上有碑,即为大禹治水锁蛟处。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名文命,系黄亮之玄孙,颛顼之外,鲧之子。鲧受尧之命治水无功,被处死于羽山。舜即位后,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劳心焦思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导九河入海,终使水患息踪,在民间传说中,大禹善于降龙伏虎,力大无比。有一年,正值大禹为治水奔波之际,忽降大雨,水天相连,百里成灾。这时,有一蛟飞临,这妖物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至使水势陡增十分。大禹见状,怒火满腔,厉声喝道:“我大禹出生入死,治水多年,眼看河道方通,洪水将平,这妖物又来做弄水患,为害百姓,我岂能容你!”大禹抡起手中开山巨斧,以泰山压顶之势向蛟龙劈来。没有几个回合,蛟龙遍体鳞伤,为怯被缚。大禹命人用铁锁将蛟龙锁住,投和一口深井里,又在井旁竖起一根铁柱,将铁锁牢牢地扣在铁柱上。传说这口井就在观城东南隅的大坑中。
后来,有位官员路过观城,想看看井中这蛟是真是假,遂命人役从井中往上提铁锁。谁知提了半天,井台上铁锁积了大堆,仍无尽头。后来铁链越来越重,且带有斑斑血迹。官员说:“不必再提了。链上有血,说明井下有蛟。污血既出,蛟也无再活之理!”转身带领人役离井而去,却忘了把铁锁放回井中,他走后不久,只听井下发出“呼呼”的响声,顿时井水喷涌而出,流向街巷。人们惊慌万分,内中有位老者急忙命人将铁链仍下井去,这水才慢慢回落。从此后,再也没人敢轻易提拉井中的铁链了。
为使这个恶魔牢牢囚锁井底,永远不能翻身作恶。老者又会同众百姓用一块极大极厚的石板将井口盖住,又在石板上立了一通又高又大的碑。后来有人说,这眼锁蛟井叫“海眼泉”,水与海通。当地还盛传“倒了碑,砸了罐,淹了九州十八县”之谣。据《观城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大风刮倒了石碑,其夏大水,曹州、兖州、东昌皆受灾。
这种传说与事实的巧合,更使人们对大禹锁蛟之说深信不疑。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