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艺九世同居的故事

2013年12月20日 11:06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张公艺,北齐承光二年(公元578年)出生于寿张县,卒于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享年99岁,一生中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代。说起张公艺其人,一辈子没有入仕为官,也没有什么功名头衔,只是一个平民百姓。

  张公艺,北齐承光二年(公元578年)出生于寿张县,卒于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享年99岁,一生中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代。说起张公艺其人,一辈子没有入仕为官,也没有什么功名头衔,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可他自幼年就聪明好学,公道忍让,孝父尊长,和睦邻里,颇得家人和村人的赞誉与好评。他12岁顶门立户,主持家政。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张家形成了一个九代同居的大家庭。据《张氏族谱》记载:“公艺幼年有威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堂、制典则,设条教以诫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

  一个九百人的大家庭,和睦礼让,恭顺孝慈,令行禁止,繁荣昌盛,不能不说是一方名门望族了,也不能不得到四方亲邻的一致称颂和效仿。张公艺治家有方、九代同居的故事很快成为一方美谈,传遍了乡村城镇,也传到了朝廷之内。

  隋朝时,邵阳公梁子恭亲自登门拜访,对张公艺及其家人进行旌表。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48年)在寿张县东关兴建了张公艺祠。唐高宗也亲至寿张访贤,武后陪至,所见所闻,赞叹不已,一时兴致所至,高宗并赐给他缣帛。(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另据传,唐高宗得知张公艺九世同居,人多家业大,很不放心。因恐其造反,就假托上泰山为名特意去寿张私访。当时,唐高宗把带来的官兵隐藏在周围村庄里(现在台前县的东、西影堂两村,即由此而得名),自己装扮成道人模样前去访问。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秘方妙法,他一口气写了一百个“忍”字,呈上,高宗皇帝看了认为很有道理,非常赞赏,并赐给他许多缣帛。张公艺乃取堂名为“百忍堂”,以示荣耀。

  张公艺还曾带领高宗参观了他的家庭。家中有共同吃饭的食堂,听鼓声集体吃饭;有做衣服的房子,全家人的衣服、鞋袜统一制作、统一领取;全家的孩子统一管教,有出门探亲的妇女无论谁家的孩子,抱起一个就走。高宗为他全家和睦,又十分义气,赞不绝口。张公艺说:“我家不光人义气,就连我家养的狗也与别家不同。”他又带领高宗参观了他喂狗的地方。全家一百只狗,有一条不到,其余九十九条全都等着不吃食,只到等齐才吃。看后,高宗十分吃惊。最后,高宗想试试张公艺当家的本领,就递给他两个梨,看他怎样处理。张公艺便叫家人用石臼捣碎,然后放在水缸里,让全家人都尝到了御赐梨的滋味。

  后来,高宗又来过寿张张公艺的家,他告诉张公艺:“你家这种办法很好,应该让各地的家庭向你家学习效仿,以淳民风,以正国风。”于是就把这个家庭拆迁到十九个地方。九百人大户的团结和睦之局被分拆开来,九百人大户的繁荣昌盛之局不复存在,高宗从此再也不怕张公艺造反了。

  1959年,毛主席在山东济南接见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时,还专门问及张公艺,向这位书记打探张公艺的后人以及他们的家风现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