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洞九与狐仙

2013年12月14日 04:26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刘洞九,名澄淇,字洞九,号筠叟,生于明朝万历年间(1585年),今莱芜高新技术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孝义楼村人。今后若有捎信的便人,不要保留您金玉般的良言,而不对我们赐教…… 从以上书信观之,刘洞九为官勤政廉明,与汾州百姓的鱼水深情可见一斑。

  刘洞九,名澄淇,字洞九,号筠叟,生于明朝万历年间(1585年),今莱芜高新技术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孝义楼村人。
  刘洞九自幼勤学聪敏,秉性刚直,为人正派。他在青年时期,力事农桑,创建家园,亲手打出孝义楼村第一眼饮水井,水甘似蜜。村北有一土山,他倾力封山植松种树,几年后便郁郁葱葱,满山皆绿,故取名为“松山”。他承继祖德,首建刘族祠堂,并亲笔题写“木本水源”门匾,以使后代永不忘本。此匾至今犹存。
  天启元年(1621年),刘洞九36岁时中廪贡生,出任山西省汾州府通判。时值朝廷腐败,各地方官吏大多贪赃枉法,可以说是国临末日,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刘洞九独善其身,居官廉明,除恶扬善,秉公理案,与汾州百姓同甘共苦,骨肉相连。百姓无不感激涕零,敬爱有加。即使他年老返回原籍后,汾州父老仍传来书信问候。信中写道:
  汾人士深受您老居官时的盛德,至今念念不忘。但自您离任后,与我们山川相阻,书信难通,使我们闷闷不乐,常常想念。现在恰巧张四教(号道一,任陕西按察司副使,系莱芜张家台村人)老大人从汾州路过,捎来您写给我们的书信,我们觉得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诚心地拜读了书信,好像又亲眼见到了您一样。我们向张老大人询问了您现在的起居生活情况,知道您身体非常健康,吃饭也很好,不比廉颇老将军差,您真的成了神仙人物了。最近还听说,您得了元门(亦称玄门)修炼妙术,不知您肯传授给我们这些老相识否?汾州过去遭受到人祸(指姜瓖叛变为贼,攻陷了州城),累及您受了惊恐。汾州附近沮河、汝河流域一带的父老们谈起来就落泪。群众对您的怀念如此,您老可以得到慰藉,没什么遗憾了吧!潦草地写这封信,并附带向您问候。今后若有捎信的便人,不要保留您金玉般的良言,而不对我们赐教……
  从以上书信观之,刘洞九为官勤政廉明,与汾州百姓的鱼水深情可见一斑。
  刘洞九居官之政绩,也深深感动了上苍,故玉皇大帝亲赐仙女张玉婧为其妾。他们二人的结合,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据说,张玉婧系汾州前任知府张公之女,生于明代万历年间(1597年)。自幼深居官府,酷爱赏花画花,貌美如花,温柔贤淑。18岁时得病昏迷不醒,经久医无效去世。临时停柩后花园内,过百日后突然还阳,竟得狐仙法术。
  天启年(1622年),张玉婧25岁时,经其大姐策划,三姐妹和丫环登汾府。四女子入室并立桌前对刘洞九相视而笑,刘洞九知道府中多狐,常以美女出现,不予理睬。丫环用一红彩球戏抛刘洞九脸上,刘洞九生气地顺手抓住红彩球随即扔出,可巧扔在仙女张玉婧身上,她紧紧抱住彩球,四女子大笑离去。几天后,大姐登府对刘洞九说:“我家小妹玉婧与君有缘份,请莫嫌弃。”刘洞九犹豫片刻应允了。时隔三日,大姐领着玉婧和丫环来到汾府,让玉婧与刘洞九并肩坐下,说道:“你们是一对好凤侣,今日完婚值得庆贺。”接着又对丫环说:“你就留在这里,好好服侍小姐和刘郎。”说罢,飘然离去。从此,张玉婧与刘洞九结为美满夫妻。
  相传,刘洞九自娶张玉婧后,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执行公务中,凡遇到复杂棘手的事情,张玉婧总能用特异仙术使难题迎刃而解。这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为《狐妾》的小说,已写得够生动的了。
  婚后,张玉靖即与刘洞九返回老家认门祭祖。时值盛夏,家人为防暑设宴于葫芦棚下。张玉婧起身给众乡亲敬酒时,被垂下的葫芦碰痛了头,便顺手将葫芦上绾,待看时已成了一佛像,这就是被后人称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万事如意”的仙葫芦。据说这件东西能随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当春天到来,万物萌发的时候,葫芦的皮色就变成绿色;到秋来霜降之时,则又变成枯黄色。就整个外观看,佛像葫芦的确像端坐的大肚子佛,高32厘米。这是一种长柄葫芦,若全部舒展开可有92厘米,整个柄部以无死扣的形式纵横穿绕,巧夺天工,非人力所能为。所有看到的人无不叹为奇观,被称为仙物或宝物。
  还有一个“九十二洞石”的故事,也颇证明狐妾张玉婧的神通广大。刘洞九平时非常喜爱奇异怪石,在山西汾州任职时收藏很多,其中两尊形状奇特,不同凡响,既像直立的怪兽,又像驼背凸肚的老翁,高约丈余,每块石头上有92个洞,因此名叫九十二洞石。对这两尊怪石,刘洞九视若珍宝,回莱芜后始终挂在心上。
  有一天,刘洞九与狐妾说起这件事。狐妾说:“这有何难!明天我去把它运回来。”刘洞九听了半信半疑。他想:狐妾虽有超人之能,可那石头每尊却有数千斤重,如何能从几千里之外运来?狐妾嘱咐他说:“明天夜里三更三鼓,你在莱芜城南汶河岸边的大柳树底下瞧着,看我怎样搬运石头。不过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也不能乱说话。”
  第二天,红日西坠,月出镰钩。刘洞九正要动身去汶河岸边,张道一来了,他俩是至交好友。这时张道一正在城北矿山上开馆授徒,来请刘洞九喝酒吟诗。矿山风景优美,山上飞瀑流泉、青松翠柏;山下汶水如带,日夜奔流。春秋时,齐桓公曾在此修建行宫,携嫔妃山上观景,汶水泛舟。张道一躬身来请,岂能不去?饮酒时,刘洞九告诉张道一狐仙运石之事,切莫误了三更三鼓。张原是豁达诙谐之士,听说有这般奇事,就非要同他前往不可。刘洞九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不过他也再三叮嘱道一,到时候千万不要声张,张道一连连应诺。
  刘、张二人来到汶河岸边,坐在柳树下静候。这时,万籁俱寂,汉水潺潺。不多时,莱芜城里传来三更三鼓。只见汶河里两簇红灯自下游逆水飘然而来。至近处才看清两簇红灯即两尊怪石,前后相距百步之遥。每尊怪石有六个身着红衣、手持红灯的道姑扶持。宛若两朵盛开的红莲,煞是好看。张道一见此情景,又惊又喜。当第一尊怪石过去之后,他实在憋不住了,又要开玩笑,便高声喊道:“仙嫂子,石头沉底啦!”话音刚落,后边那尊怪石人散灯灭,石沉水底。
  第二天,刘洞九一到家,狐妾便埋怨他不该不听她的话,以致使一石沉落水底。刘洞九看到只有一尊石头运回来,也是后悔莫及。
  星转月移,时过境迁,若干年后汶水移位,那尊沉水的石头才又重见天日。今天,这两尊石头仍保存完好,一尊在泰安岱庙北门里供游人观赏,一尊在莱城区政府大院里点缀风光。
  崇祯末年(1645年),刘洞九告老还乡。他不顾年迈,自荐任教,“废私塾、立复式”,并献出自己的三间北屋为教室,明农课孙十载。后人为纪念刘洞九这种无私育人的崇高品德,遂以“筠叟”的“筠”字起了校名——筠生学堂,并刻一金匾镶嵌在学堂大门上永作纪念。
  清代顺治年间(1658年),刘洞九终因积劳成疾,不医而逝,享年73岁。刘洞九谢世后,“狐仙”张玉婧要返回汾州。临行时家人敬问:“奶奶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回答说:“待灯头朝下就回来!”如今,孝义楼村早已实现电气化,张玉婧三百多年前的预言早已变成了现实,“狐仙”奶奶该早就回来了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