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烧饼:咬下去“满口溢香”
莱芜吊炉烧饼呈“椭圆型”,上层“洒着细细的芝麻”,薄且香脆,当中有“很大的空心部分”,下层“软中带脆”,“百吃不厌”。凡在济南住上一年两年的人,没有不知道莱芜烧饼的。几乎所有小羊汤馆都供应莱芜烧饼,挂炉烧饼外焦里嫩。
莱芜吊炉烧饼呈“椭圆型”,上层“洒着细细的芝麻”,薄且香脆,当中有“很大的空心部分”,下层“软中带脆”,“百吃不厌”。咸的“夏天是韭菜馅,冬天是白菜馅”,咬下去“满口溢香”,“味道那叫棒”!莱芜烧饼没什么特别的材料,椒盐面团油,主要是烤制的家什比较特别,是个类似镂空抽屉样的炉子,期间还要不停的翻烤,刚出锅的最好吃,酥酥的有点椒盐的味道 。凡在济南住上一年两年的人,没有不知道莱芜烧饼的。几乎所有小羊汤馆都供应莱芜烧饼,挂炉烧饼外焦里嫩。
范镇地处泰莱平原中部,位于泰安市与莱芜市接壤处。范镇酥火烧,旧时加工,一般常用驴油当作酥油。现在市场上所加工的火烧一般用花生油作酥油的居多。范镇油酥火烧的加工,讲究“三合面”,即发面、生面、老面,按一定比例配制,这是油酥火烧质量高低的关键。在范镇,一提火烧,人们无人不知是徐家火烧。“火烧大师”徐连功14岁跟父亲徐兆荣学做火烧,每天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叫卖,全家靠打火烧为主。徐连功火烧技艺越做越精,在泰安县财贸系统技术革新技术表演赛中,获得烧饼(火烧)表演第一名,泰安、莱芜无人不晓。八十年代,徐家火烧已不再是徐家专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做徐家火烧,逐步形成了一支范镇火烧大军,开始走出镇门闯市场,遍布济南、北京、东北三省,天津、青岛、山西、四川等全国数百个大中城市。
传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人流落于此,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莱芜烧饼最有名的范镇火烧,正好在泰安和莱芜交界的地方。范镇火烧的原名是徐家烧饼,“徐家烧饼铺”一名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
乾隆四十六年春,范镇岱云寺又起庙会,徐家烧饼被邀请参加助兴。庙会第三天,知府带着一班衙役,簇拥着一位钦差大臣,来到烧饼铺棚前,让徐家烧饼二代传人徐亭贵接旨,立即到泰安岱庙御座候驾,现场表演当时闻名遐迩的泰山特产徐家烧饼的制作,必须打出上好的烧饼来。
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泰安,这次是为到泰山顶上烧香拜佛,点名要泰山特产,以示敬意,其中徐家烧饼被首选。徐亭贵接旨后,立即随钦差来到泰安,赶制最好的烧饼。当乾隆品尝了徐家烧饼后,龙颜大悦,随即题写了“徐家烧饼铺”字幅,御赐给徐亭贵。自此,徐家有了自己荣耀的烧饼铺牌匾。
同治十年夏,山东巡抚丁宝祯来泰安特邀第三代传人徐景文为座上宾,席间,对徐家烧饼评论说:“徐家烧饼,以火烤之,火有向上之焰,有升迁兴旺之意;其形圆,有团圆圆满之说;其层数厚道,且有心多智多之讲;其香浓,以示名闻四方矣。简之,徐家烧饼是瑞祥之面食也。”
1940年,日本侵略者占领范镇后,建了岗楼设了防地,随即派人通知徐家,要他连夜赶制出烧饼200个,来庆祝日本人占领范镇大典时用。如不按时完成,格杀勿论。当时,第四代传人徐兆荣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宁死也不为日本人做烧饼。为避灾难,星夜推着小车,举家逃往了济南。日本鬼子听说徐家举家逃跑后,当日派日本兵、汉奸队砸了御赐“徐家烧饼铺”的牌匾,烧了历代皇帝、王公大臣所赐的几十幅题字,把徐家所有店铺房屋化为灰烬,夷为平地。
日本投降后,逃难在济南的五世传人徐连功,才得以回到了家乡范镇,重整旗鼓,干起了老本行。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来泰安视察工作,听说“徐家烧饼铺”牌匾被日本人砸烧的事后,非常气愤。为区别旧社会之个体含义,舒同以地方为题,写下了“范镇火烧”四个大字,赠给了五世传人徐连功。自此,范镇火烧名声越来越响,技艺越做越精,市场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