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恒:声名远播

2013年12月14日 04:02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时连年干旱,荒歉成灾,青州饥民流入莱芜者逾千人。为了提高民众素质,改善民俗乡风,叶方恒创建“正率书院”,亲作讲语,月试诸生。叶方恒升迁离开莱芜后,士绅名流,口碑论议:“官斯士者,陈留(指范丹)、颍川(指韩韶)后一人而已。

yfh.jpg

  叶方恒,字学亭,江苏昆山人。清康熙八年由进士任莱芜县令。
  时连年干旱,荒歉成灾,青州饥民流入莱芜者逾千人。叶方恒多方筹措资金,遣送归乡。随即邀请士绅共议,创办“同善会”,捐奉积粮,以备饥荒。
  为了提高民众素质,改善民俗乡风,叶方恒创建“正率书院”,亲作讲语,月试诸生。训喻民众,尽心农事,亲赴原野访贫问苦。农闲时节,采访资料,修成《莱芜县志》。他在任五年,政简刑清,废堕皆复。
  叶方恒升迁离开莱芜后,士绅名流,口碑论议:“官斯士者,陈留(指范丹)、颍川(指韩韶)后一人而已。”
  其遗著作为《莱芜县志》、《申复开矿详文》、《龙神庙记》,诗作《赠莱山翁》等。
附:
《申复开矿详文》

  看得古者,禹铸历山,汤铸庄山,管仲官山以富齐,是以发坑冶典鼓铸,诚属流通钱法之至计。但古今时势既异,而利害因以不同。将欲议其利之所由兴,必先穷其害之所由伏。卑职受事三年,山川土俗,颇经考证,查《莱芜志》所载二处矿山注云:“在县西北三里,古产铁,今无。”又“阴凉山”注云:“旧志名铜冶山,《通志》、《一统志》俱今名,在县北三十里,古产铜,今无。”此系官版志书,现在可据,是知地方神物,或有或无,总未可定。万一官给资本工役重费之后竟无所得,糜费钱粮,从何赔补?此一可忧也。管仲女闾七百,招致他邦游手,吴王有豫章铜山矿,集天下亡命,遂启乱萌。当时只图富强,不遑他顾。方今海内一统,正宜遏防务本,以致升平。万一轻开争逐之端,将使良民反伤农业。况迩者严行保甲,一夫面目可疑,惊相盘讯,尚且盗案蔓延,官司救过不给。倘产铜铅去处,悉在穷谷深山,所集矿夫,率皆好闲亡赖,一聚之后,散之实难。若或伏莽发机,耰锄锹镢,无非凶器。燎原贻悔,恐非独有司之责,此二可忧也。现行功令,尤重逃人。挨户诘奸,尚虞漏网。矿役既起,所在山林,皆是予以潜踪之地,乌合麇至,官司何由觉察?此三可忧也。利之所萃,奸人走死,如鹜探渊,冒刃咸所不辞。而况矿徒贪暴,必且履险盗窃,越境斗争,小者挺搏互伤,大或揭竿倡乱,此四可忧也。又五行之理,金实生水。山东诸泉,咽喉漕运,而莱邑泉源四十有六,载入经制。万一挖伤山脉,母气泄而子气耗竭,泉流不足以济运,国家根本之计有误,咎将谁执?此五可忧也。夫按籍开采,即使铜铅随地涌出,用之不竭,亦不过转输炉局,接续宝源,为利有限,而可忧重大如此。伏乞宪台,权衡得失,转详入靠,所裨国计民瘼,非浅鲜矣。缘奉仰查开采铜铅有无累民事理,为此合将前由,开册具申。伏乞照详施行。
《龙神庙记》
  古称有功德于民者,则祠而祀之,礼也。环莱皆山,北境距城七十里,两峰夹立,削壁万仞,其下有一泓沉碧,名曰黑龙潭,相传祷雨辄往焉。余守莱者将五年,因地硗确薄瘠,每岁春夏间,小不雨即忧旱,旱即祷,祷即应,如桴鼓然,而岁以之不荒。五年来,莱民含哺鼓腹于尧天舜日之下者,谓不藉龙神之明惠不可也。潭上垒石为祠,朴略琐隘,又山径险僻,人迹不能时至,众请立祠旧寨,以便蒸尝。因为卜地经营,构殿三楹,缭以周垣,屹然称魏焕焉。乃上梁之时,有旋风自地矗天,直至殿庭而止。万目共见,抑何疑也?夫恍惚灵怪之事,非儒者所宜道,龙神之为物,不可见,安所得?丹垩其宫,刻画其像,香火而奔走之。予则以五年来每岁必祷,每祷必应,不得谓偶然之相。值此,其功德之实有济于民也明甚,又安能不从人之请,而报之以礼也。予知自此和风甘雨,定有不须祷者。即或祷之,而知其更无不应也。是为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