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猴呱嗒鞭:乞讨舞出的艺术

2013年12月19日 16:58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距离苍山县兰陵镇1公里处的西横沟崖村,有一种独特的舞蹈,曾经是周边乡村喜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舞蹈以"金箍棒"为主要道具,动作模仿猴子的形态,灵活多变。它的名字叫做"猴呱嗒鞭舞"。源于乞讨谋生

  兰陵镇与江苏相邻,自大运河开通以后,南方民间歌谣、舞蹈相继在兰陵一带蓬勃发展起来,融会贯通。距离兰陵镇1公里处的西横沟崖村,历史上就有唱民歌、扭秧歌、“玩社”的风俗,是“猴呱嗒鞭舞”的发源地。

  猴呱嗒鞭舞又称“双鞭洛子”,大约起源兴盛于清道光年间。它起先是贫苦人讨饭谋生的手段,表演者一般为夫妇二人,夫执鞭(即花棍,又可当打狗棍),妇执洛子(竹板,撒拉机)二人互相配合,动作简单,即兴发挥。

  到清宣统年间,该形式演变成为一种“玩社”(自娱性群体活动),从演出形式到动作风格发生了变化。舞蹈的成分明显增多,表演者的人数也渐渐增加,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现在的五人。在动作中,又增加了“对打花鞭”、“单鞭戏洛子”等组合动作,并将单调的打板演唱加入民乐伴奏,使节奏更加明快,气氛更为热烈。

  在伴唱中,演唱的曲目多为民间流传的歌曲,如《大踏青》、《小踏青》、《十二陪送》、《绣花灯》等,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及劳动生活为主,唱词本身带有大量衬词,使曲调委婉动听,很有地方戏“柳琴”的韵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