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街三月三庙会》——文化空间

2013年12月06日 18:12作者:来源:大众网

  白塔街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村中“雹神庙”的恢复,以及“白塔大戏楼”的重建,传统庙会得到恢复,它的举办既促进了商品贸易活动,又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白塔街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白塔庙会一年两度,现在的叫“春会”,秋天的叫“秋会”。他说,白塔街村西临沂河,风光秀丽。随着村中“雹神庙”的恢复,以及“白塔大戏台”的重建,传统庙会得到恢复,既促进了商品贸易活动,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到这里逛上一趟,既可以窥见河东的风土人情,又可领略春天里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这还叫热闹?今年天气不好,去年的三月初三庙会,来了好几万人呢,这地方挤都挤不动!”谢庄村来赶会的一位老汉说,方圆百里的群众都来看庙会,很多有年纪的还要祭祀上香,拜祭庙里的李老爷,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呢。

  所谓庙会,是因庙而有会,它是伴随着佛教、道教宗教活动产生的,是一种集宗教、娱乐、贸易为一体的群体性活动。记者了解到,许多庙会最初是为了祭祀,人们到庙中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后来寺庙和商贩都想趁拜神人多的机会做点买卖,赚点钱,于是在庙会之日就增加了贸易活动,这样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也比较方便,既拜了神,又购了物,一举两得,逐渐形成了赶庙会、逛庙会的习惯。

  “白塔庙会”符合这一特征。太平街道白塔街庙会的起源,据说因村内原有一座寺庙,庙内有一高耸入云的白塔,后以此得名白塔街。村中老人们讲:解放前村里有三座庙宇,一座佛爷庙、一座关爷庙、一座雹神庙,尤以雹神庙最为出名。由于庙群的存在,年复一年,香火逐渐兴盛起来,当时,颇有心计的小商小贩们看到这里整日车水马龙,孕育着无限商机,便将当时的泥哨、玩具、鸟笼、蝈蝈筐、拨郎鼓、头饰网等传统小工艺品拿出来叫卖,形成了今天庙会的雏形。

  在村西一处开阔地,记者慕名拜会了“雹神庙”。这是一处红墙碧瓦的宗教之地,属庙会的核心亮点和依托。5年前,当地村民倡议修复雹泉殿,村内外一共捐款近40余万元,重新恢复了这一古迹。庙内陈设的雹泉殿、神马殿等古建筑及有关文物,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周边群众前往。据院内一古碑记载:该殿始建于康熙年间,时名白塔寺,属沂郡东北乡管辖。管理打扫的看门老人甚至还能娓娓而谈,讲述起雹泉殿的典故和来历,言及正中供奉着的是李老爷李佐车的神像,又名秃尾巴老李。雹神庙庙门三间是神马殿,分别立着栩栩如生的三座泥塑神马。关于泥马吃草的故事,流传甚远,村中群众几乎人人皆知。可惜这几处古建筑毁于战火,幸存的只有一对古石狮,现属市级文物,以及仅存的几块断壁残碑和原戏楼擎檐石柱。虽残缺不全,字迹不太清晰,但它记载了先人的功与德,让后人永远铭记。几块缺碑中,有雹泉殿始建碑、神马殿碑;几块重修雹泉殿碑。另外雹泉殿门前还有一块汉代画石刻,它记述了白塔街村悠远的历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