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看人家娶媳妇,村里人把这叫作看喜。
我家搬去的时候是在秋天,正巧有户人家给儿子娶亲。那家的儿子是队里的赤脚医生,周围几个山村谁家有了大病小灾都请他去看。
赤脚医生也就二十一二岁,细挑的个,面孔粗犷俊朗,脾气更是宽厚温和,经常见他身背药箱走村串户。有时也打预防针,撵得小孩子满场院跑,鸡飞狗跳。打完针,他会趁我们泪迹未干的时候每人发给几粒五彩的糖豆,所以我们对他既害怕又喜欢。
山村小,仅有几十户人家,还棋子儿般地遥遥散居着,象这样的喜事就比较稀罕。谁家要订亲了,媒人牵着姑娘才登门,早有人把喜事儿透露出去;亲事说成了办妥了,整个村子也就跟着皆大欢喜!
不过,赤脚医生的婚事却不是靠了媒妁之言。新媳妇的娘家就在邻村的小田庄,她曾是村里战山河突击队里有名的铁姑娘,因为那年上山修梯田扭伤了腰,是赤脚医生用几根小小的银针为她针灸治疗才痊愈,才悄悄“好”上了的。
赤脚医生有文化,去城里培过训,所以也学城里年青人的样子,举行的是新式婚礼。听说是新式婚礼,村里的人们非常震惊,尤其是年青人。他的这一决定,给小小的山村带来不小的振动。
新式婚礼就是当年所提倡的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是新生事物。新媳妇过门,不坐轿,不乘车(小推车)、不礼乐吹打,不要婆家的彩礼,也不用娘家太多的陪嫁。三表新的铺盖一床,镢头铁锨各一把,掀把上缀上一朵大红花,娘家哥哥扛着,娘家嫂嫂陪着,一条弯弯的山道步行着就过了门。进了洞房,也不受旧礼的约束,比如拜天地,比如盘腿坐床,新媳妇尽管和看喜的女伴自由地咬耳说笑。大方的还要走上前去,替爬进新房的小孩撮一把鼻涕只这么一个动作,就把我的大娘二婶们吓着了,连连墩着小脚道:“啊哟,这样的举动,我们那时的媳妇可敢么?!”
整个过程比旧式婚礼简略多了!
赤脚医生的家住的不远,那年我五岁,便由姐姐背了去。大上午,院子里早已挤满了看喜的人。为了看的明白,姐姐只好抱着我使劲往人缝里钻。好不容易钻到屋檐下,姐姐把我托到窗前一棵石榴树的树杈上,扒着窗棂使劲往里看。
在大红喜字的映衬下,整个屋子红通通的,在铺满厚厚的花被的大床边,倚着身穿红袄蓝裤的新媳妇,她留着齐耳的短发,脸上不施粉,头上也没戴花,完全透出一股自然的清秀和俐落。她真的就替顺着门坎爬进去的一个小小子撮了一把鼻涕呢!
直到黄昏,新房里红烛点起,赤脚医生才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屋去。胸配红花的他显得非常拘谨,灯影里的新媳妇却更加妩媚了。这时,两个飘着花白胡子的老人走了进去,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也进去----这大概就是司仪了。等老人在八仙桌两边正襟坐定,司仪从口袋里取出一本小册子,打开,面向墙壁上悬挂的毛主席像,举拳过耳,高声念道:“……要斗私批修,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此时的赤脚医生和新媳妇早已并肩而立,郑重地举起拳头,一字不漏地跟读:“要斗私批修,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从此,只要不打预防针,我们就喜欢跟在赤脚医生的身后,一蹦一颠地冲他唱童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娶进炕头上,把娘背到后山上……”直唱得本就腼腆的他脸涨的通红。其实,赤脚医生在村里是有了名的孝子,那时他的母亲也还年轻,刘海齐眉,脑后绾着个乌黑油亮的发髻,一缕剪发抿在耳后,还不到被儿子背到后山去的年龄。
责任编辑: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