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见证秦始皇祈求永生

2013年12月19日 11:08作者:来源:北京青年报

琅琊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是2000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它三面环海,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顶周长130米。

琅琊台(资料图片)

  琅琊台位于山东省胶南市,是2000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它三面环海,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顶周长130米。史籍最早记载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描述:“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的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

  傍滨巨海”。它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遂成为历代帝王祈福消灾的著名胜地。《晏子春秋》、《孟子》记载,景公曾流连琅琊台的山光水色,竟至数月不归。《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北上,迁都琅琊。在琅琊山上起观台以望东海,建望越楼以望故都会稽。并于台上歃血盟誓,号令秦、晋、齐、楚,共同尊辅周室。从此以后,历代的许多帝王曾来这里祭拜。

  然而唯独一代大帝秦始皇三次登临琅琊台,并且雄心勃勃地说:“越王勾践,僻处偏隅,尚筑一琅琊台,争霸中原,朕今并有天下,难道不及一勾践乎?”他意气风发地决定,铲平所有旧台,重筑琅琊台。见左右面露难色,秦始皇一挥大袖,掷地有声:“偌大一台,也须数月么?朕准留此数旬,亲自督造,何患不成!”《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冬巡郡县,“南登琅琊,留三月”。而且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免除了他们12年的赋税和徭役,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流传至今。此后,秦始皇和这个最初名不见经传的琅琊台演绎了一段段难舍难分的佳话,琅琊台也成为秦始皇的精神圣地。

  传说之一:秦始皇神鞭赶山

  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率百官将士巡游至琅琊。其间,听信琅琊当地方士徐福所言,行斋戒沐浴,欲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从者众,琅琊台熙攘难容,始皇遂将斋戒之所安在琅琊台南部海中的一座小岛,就是今天的斋堂岛。然而往来辗转,渡船不便,始皇就想填海筑坝,实现陆上通行。恰逢另一方士安其生献一神鞭,说能夷岭赶山,秦皇闻之大喜。试挥三鞭,只见山崩地裂,海啸潮涌,神鞭果然神奇,遂令方士择一吉日,以毕鞭山填海之役。

  始皇鞭山填海,海底龙宫震荡,急煞龙王,遂派小龙女前去盗取神鞭,以阻止鞭山填海,还龙宫以安宁。小龙女变为始皇的一位贴身侍女,侍其饮食起居,留心始皇左右,欲觅神鞭踪迹。无奈神鞭幻化无形,始皇防范严密,眼看鞭山填海在即,而龙女却未曾觅得神鞭踪影。一日为始皇梳发之时,龙女赫然发现束发丝带就是幻化的神鞭!遂用一条普通丝带换下神鞭,潜海而去。及俟始皇登台挥鞭欲赶山填海之际,方觉神鞭被调包,而琅琊台与斋堂岛之间的坝桥最终没有筑成。

  传说之二:火石团子的由来

  琅琊台本为壤土夯筑而成,坡麓木秀草茂,绝少裸岩。而在琅琊山脚下,却散落着许多状如鹅卵的石块,质地坚硬,色泽黧黑,叩之琅琅有声,火星迸射。石块被当地百姓称之为“火石团子”。

  相传秦始皇巡游至琅琊,乐而忘归,三月不返。日子一长,始皇及随行臣子士卒身上突然长出许多红疙瘩,奇痒难耐。御医诊治,也无能为力。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附近村落里的一个方士前来求见,言称能治此病。始皇大喜,令臣下皆听其便。方士遂让士卒备三匹快马,日夜兼程赶往咸阳山中溪泉,满载块石而归。

  石块载回后,方士让人将其投入琅琊山下御泉,嘱每天汲泉水给始皇及臣下饮用。几天后,果见神效,所有人身上的红疙瘩都奇迹般地消失了。始皇问询其理,方士笑答:橘生南方为橘,移植北方为枳。缘何?水土不服也。咸阳之去琅琊几千里,从久居之地远涉来此,水土不服与南橘北枳同理,身生疙瘩实属必然。始皇与臣下恍然大悟,遂又以车马赴咸阳载回大批块石,遍撒琅琊台麓泉水中,是为火石团子的由来。

  传说之三:跺脚沟的形成

  琅琊山山体浑厚,山势平缓,少有高崖大壑,而东西两峰之间却有一条沟壑,堪称奇特。相传在秦以前,琅琊山两峰还肩并肩挨在一起,且两峰也不是如现在这样东高西低。在始皇筑琅琊台的时候,这边东峰土台筑高一尺,那边西峰也随之长高一尺;台起三尺,西峰亦长三尺!原来琅琊山两峰千万载海潮蔚涌,沐日月光华,汲天地灵气,并肩联袂,已生灵性。今忽有始皇筑台,两峰不复齐眉,西峰遂生争高意,由是台筑山长,两峰比高。始皇眼见山峰竟敢与自己比高,大怒,虎踞龙盘,朝西峰抬脚猛然一跺—但见地陷山崩,乱石飞迸,西峰摇摇欲坠。待尘埃落定,台再砌筑,西峰已止住了长势;而始皇跺脚处,出现一条深深的沟壑—是为跺脚沟的由来。跺脚沟之西的山峰,本名纪丘山,因与琅琊台争高而遂称争高山。

  传说之四:秦始皇派徐福求仙药

  一天,秦始皇在琅琊台上突然看到海市蜃楼,不知为何物甚是惊讶,便问随行百官:“那是什么地方?”然而,尽管随行者大都满腹经纶,却没有一人能知道这是光和海的造型物。于是,徐福出现了,给了秦始皇一个欣喜的解释。

  徐福是齐国的一个方士,青年时的徐福一直在琅琊一带活动。徐福在首次上书秦始皇时说道:“那便是海上的三神山,距此有万里之遥,上有仙人居之,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愿带人为皇上求之。”至高无上的秦始皇,此刻所梦寐以求的正是长生不老,而且还亲眼看到了那梦幻般的海上仙境。他几乎连想都没想,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派遣徐福率男女数千人从琅琊入海求仙药。并于公元前218年,也就是徐福入海求仙的第二年,他再登琅琊台,并重修琅琊台,作为观看海上日出及僚望仙药归来之地;修宽四丈御路三条,以便车驾通行;造“石大桌”用以摆设祭品,祭祀天地神祗一求长生。

  公元前210年,就是徐福受命出海第九年,秦始皇以一个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筑长城、修驰道、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但他仍念念不忘琅琊台海上的长生不老秘药,放下纷杂的国家大事,满怀希望地第三次来到琅琊台。徐福等人在这九年间虽耗资巨大,却没有给皇上带来任何仙丹妙药,生怕皇上怪罪,又上书秦始皇说:“仙药是有的,但每次都被海上大鲛鱼所阻拦,所以运不回来,请皇上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前往。”秦始皇再次信其言,令徐福再携男女数千人,带上五谷百工做第二次东渡,御驾亲随,率弓箭手一直护送至芝罘海边,并亲自用连弩射杀了一条大鱼。徐福借机率船队一路东下,直抵日本列岛,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秦始皇为何要三登琅琊台?

  秦始皇三次登临琅琊台,究竟是为什么?这也是千古之谜?至今很多人心里都装着个大大的问号。专家学者探究不止,认为秦始皇此举,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大业,正在兴头上,他要大张旗鼓东巡让天下人看看他秦国的实力,震慑海内。再加上刚取得的天下一切都还不安顿,也想出来拜四时主祠,搞搞仪式,祈祷国泰民顺。而在这其中,齐国是当时最后一个被合并的,虽然不得不归属了秦,但有些人心里还不服气,秦始皇来拜他们的齐地八神,也是安抚民意的意思。这一点,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记载,原话是“纪功,颂秦德”。

  其二,能统一天下之人得有多大的气度和野心!秦始皇的野心从他登上秦王的宝座就没停止过。所以他征服了六国,拥有了天下。但他还不满足,他要来看一看,在大海的那一边还有没有人,有的话他还得继续扩大疆土。

  其三,寻找长生不老药,这一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再加上当时的著名方士徐福夸下海口,要替秦始皇去求神仙要丹药。就这样抱着一个希望,让他三登琅琊台。

  其四,秦始皇的东方情结。有人说,秦始皇到琅琊台其实是为了寻根,因为追溯他的姓氏“嬴”是来自东部沿海,祖上其实是东海人,“东瀛”之说不无吸引力。这样听上去也有一定道理。

 

 

 

  除了这些原因,专家还提到,琅琊台本身的美景也不容忽视,这里三面环海、景色优美。虽然琅琊台的海拔只有183.4米,但在这里却能将周围的大珠山、斋堂岛等尽收眼底。这些在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

  也许就是这诸多因素下,才使这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三次登临琅琊台。

  如今的琅琊台,已经成为著名5A级风景区,前不久又被国家列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必将让名传千古、风景秀丽、秦始皇钟情于斯的历史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据《北京青年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