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

2013年12月20日 20:15作者:来源:大众网

莒县,又称莒州,称莒,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距青岛市90余公里,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节点上,属沂蒙革命老区和蓝色经济区。县域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13万人,人口和区域面积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11位,总人口约占日照市的五分之二。

  莒县,又称莒州,称莒,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距青岛市90余公里,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节点上,属沂蒙革命老区和蓝色经济区。[1]县域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13万人,人口和区域面积分别居全省第10位和11位,总人口约占日照市的五分之二。

  新中国成立初,属滨海专区。1950年滨海专区撤销后划入沂水专区,1952年沂水专区撤销划入临沂专区(1970年改称临沂地区)。1992年划入日照市。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又称莒州,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 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 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莒县现辖20处乡镇、1个街道、1260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莒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最具经济活力金融生态典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临港基地

  莒县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鲁南临港产业带节点上,属沂蒙革命老区,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扶持政策。莒县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距日照港、临沂机场均不足1小时车程,距青岛机场、连云港机场约2小时车程。日兰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分别在县城南北,206国道和335、225、336省道在县城交汇,正在建设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和长深高速公路经过莒县并设站。莒县工业园区位于城区北部,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日照海右经济开发区位于日兰高速公路莒县出入口,总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为日照市三大化工产业园区之一,是承接临港产业的重要载体。深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对接蓝色经济,突出用好“红区”政策,主动接受临港工业辐射,石油化工、煤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建材、食品、塑料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风力发电、多晶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晨曦、浩宇等“十大企业集团”加速壮大,构筑起富有活力的工业经济新框架。

  物华天宝

  莒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油、肉食兔、桑蚕、瓜菜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最大的速生杨生产基地、黄芩生产基地,绿芦笋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省的80%以上,蚕茧总产量连续八年居全省县级第一,烟叶生产综合指标全省县级第一,浮来青绿茶被誉为“江北第一茶”,拥有“莒县大姜”、“莒县绿芦笋”、“莒县丹参”三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莒县还是全国首批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5种,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粘土储量丰富,钛铁矿探明储量超过亿吨。水资源丰富,沭河纵贯南北,上游有青峰岭、仕阳、峤山三大水库,另外还有195座小型水库、256条河流,兴利库容4.9亿立方米。

  莒县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浮来山、马鬐山、屋楼崮、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古迹。浮来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名列“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定林寺内树龄近4000年的银杏树,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城区环境怡人宜居,县城中心商贸圈初具规模,莒国故城焕发勃勃生机。莒州路及引水渠纵贯南北,日照路、振兴路两座新建跨沭河大桥连接东西,沭河公园依水而建,沭河湿地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河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宜居景观逐步形成,东部新区呈现浓郁现代气息。

  莒县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是一块投资的宝地,是一方发展的热土。莒县县委、县政府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真务实的姿态,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莒县旅游观光、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