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

2013年12月13日 14:50作者:来源:大众网

五莲,一个伴随新中国一起长大的县级城市,1947年5月建立五莲县,因境内秀丽的五莲山而得名。

  五莲,一个伴随新中国一起长大的县级城市,1947年5月建立五莲县,因境内秀丽的五莲山而得名, 由原莒北、日北、藏马3个县的部分区乡组成,共有人口51万,隶属胶东区滨北专区;1950年5月滨北专区撤销,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撤销胶州专区,改属昌潍专区。 五莲,是当年全国山区治理的典型代表,诞生了闻名全国的“五莲精神”。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全国生态示范基地。

  五莲县 经度: 东经119.2 ,纬度:北纬35.74,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日照市东北端,东临青岛市黄岛区,南接日照市东港区,西连莒县,北靠诸城,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境内有206国道和051、222、334三条省道纵横交叉贯穿,可直通济南(300km)、青岛(140km)、连云港(150km)三个飞机场;百公里内有岚山港、青岛港、日照港三大港口;潮河镇到青岛董家口港只有15公里。东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东高速公路(10km),设有铁路五莲站,南北并列兖石、胶新铁路,其中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功能完备。G206和 S334、S222两条省道纵横交叉穿越境内,可直通青岛(140km)飞机场;百公里内有青岛港、日照港和岚山港三大港口,南北并列兖石、胶新铁路,其中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南临日东高速公路(10km),东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在五莲境内的日照加工贸易区距日照19.5公里,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通讯快捷方便,移动电话实现无缝隙覆盖。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丰富。涉外服务机构齐全,金融、保险业具有良好信誉,文化娱乐设施配套完善。

  坚持走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的道路,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这里是全国车辆制造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国花岗石之乡” 产业特色比较鲜明,拥有机械制造、石材建材、纺织工艺品、生物制品、高档手动工具等产业,山东五征集团成为国内载货汽车、农业装备领军企业,以其为龙头的车辆制造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纺织业龙头华龙纺织公司是省内主要高档布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纺织行业50强。境内蕴藏丰富的金、银、铜、花岗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探明花岗石储量5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国花岗石之乡”,其特产花岗岩“五莲花”曾用于天安门广场的建设。五莲县拥有亚洲最大的黄原胶生产企业和高档手动工具生产企业,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民爆器材生产基地、高档树脂镜片生产基地……敞开山门的五莲广揽海内外客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丹纳赫公司、世界食品添加剂行业巨头美国斯比凯可公司、全球最大木制窗帘生产商台湾亿丰公司等接踵而至,拉动生物制品、手动工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社会环境优良。五莲县民风淳朴,人民勤劳聪慧,劳动力丰富,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五莲县是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卫生城、国内最佳“有利投资区”。

  科技教育力量强,劳动力充足且素质高、成本低。五莲县有五莲一中、五莲三中重点高中,20多家科研机构,1所高等技工学校,3所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和大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是人才相对富集的重点县之一。

  五莲县地处黄海之滨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 宜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43%,空气、生活饮用水质量均保持优良水平,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岭起伏,河川纵横,北部、西部有小块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50%、36%和14%。

  五莲县境内多山地丘陵,占总全县面积的86%,共有大小山头3300多个,主要有五莲山、九仙山等。

  五莲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周期性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季节性降水明显,日照充足,热能丰富。年平均气温12.6 ℃,历年平均降雨量767.1mm,6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最多的年份为1990年,降雨量1257.3mm;最少的年份为1983年,仅降雨466.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49.3小时,年蒸发总量平均为1740.2mm。

  全县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16万亩,常用耕地59.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境内拥有金、银、铜、花岗石、膨润土、透辉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铜矿探明储量5000-6000吨,花岗石探明储量50亿立方,膨润土探明储量300-400万吨。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4%,盛产苹果、樱桃、板栗,“林果之乡”享誉齐鲁,先后摘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项“绿色桂冠”。

  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163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143座,总库容1977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0.47亿立方米。全县总灌溉面积5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8.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6万亩。该县坚持走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之路,是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