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惟宁:《金瓶梅》争议作者之一

2013年12月21日 21:50作者:来源:大众网

丁惟宁,字汝安,号少滨,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诸城人。曾授直隶(今河北省)清苑县知县,升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抚直隶。1586年(万历十四年)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副使。次年因遭诬陷,辞官归里,隐居九仙山,殁后敕授文林郎,诰授中宪大夫。

  丁惟宁,字汝安,号少滨,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诸城人。曾授直隶(今河北省)清苑县知县,升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抚直隶。1586年(万历十四年)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副使。次年因遭诬陷,辞官归里,隐居九仙山,殁后敕授文林郎,诰授中宪大夫。

  丁惟宁为官"遇事敏练","治行第一",风度严正,不避强御。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为民称颂。任御史期间,赴直隶巡视考察吏治,遇真定(今正定县)白莲狱株连一案,他一一考察审判,使千余蒙冤者得以宽释。当时朝廷内张居正为相专权,朝野上下无不奉迎,独丁惟宁"无所禀受"。张居正深为不满,遂将其贬为外官(河南佥事)。丁惟宁任郧襄兵备副使时,值郧阳巡抚李材讲学,强占参将米万春公署作书院,参将极为不满,便唆使士兵围台门而哄,二日不散。丁惟宁见状促巡抚考察,便驰谕参将,使问题立解。而巡抚反嫁祸于丁惟宁,说兵勇闹事属其所为。吏部议之,即贬丁惟宁为施补风翔。丁惟宁受辱,遂"拂衣而归",时年仅40岁。

  丁惟宁为官多年,仍住草房,后因房破才同意维修。家人借机起屋较大,粱栋已架好。丁惟宁知道后,立命木匠截柱并教训说:"无示子孙侈也。"丁惟宁辞官归故里时,仅有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更无珍玩。回故里后,县令欲结纳,却年不得见一面。属吏见其辞归故里,便解银八百两送至家门。丁惟宁大惊不受。属吏说:"此乃公费按例应受,不则徒利后来者。"丁惟宁摇摇头:"吾辞官而受禄,将何居?资新任者安置可也。"丁惟宁对所送之银一文不受。

  丁惟宁家有西园,亲自种韭数十畦,每割卖文自给,友人嘲笑说:"辞千金而利于圃,得无味多寡乎?"丁惟宁笑答:"官银非吾有,圃蔬自食其力!"友人叹服。因其影响,其妻虽为孺人,亲率媳婢日夜纺织不辍。丁惟宁家无余资,还借贷五百金捐献于县官倡议修筑城墙之用。

  丁惟宁甚孝,每逢父母忌辰,必斋素,身穿白衣。屋内悬父母像,朝夕相拜,此举终身未变,乡人无不崇敬。

  丁惟宁性好山水,"拂衣而归"后,隐居九仙山,常赏景赋诗自娱,并于山之东南麓丁家楼子村凿石为室。1607年(万历三十六年)其长子丁耀斗于石室处建石祠3间,立为"丁氏祠堂"。祠堂背倚九仙山,东临五莲。南10米处立石坊"仰止坊",正面镌丁惟宁题、耀斗述"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的楹联。

  轶事

  性格秉性

  丁惟宁“性刚直激烈,不避强御”。为政“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行治第一”,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在山西长治任职时,县内多有强势之家,平日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奴役百姓,上下苦之,官府也不敢说话。丁惟宁到任后,尽治以法,对势家先礼之,后法之,如有触犯,严惩不贷。并革出不合理的苛捐杂税,经过五年的治理,社会治安稳定,老百姓生活大有好转。因政绩好升官离任时,县内百姓,万民空巷、夹道送之,后长治百姓在县城内为丁惟宁立祠纪念,世代传颂。二百年后,丁惟宁的七代孙丁琰又来长治县任知县,地方父老还请他一起来拜谒丁公祠。丁惟宁任职御史巡按直隶时,当时白莲狱株连千余人,丁惟宁审理后,“悉为宽之”。有一地方上土豪,是京城内相国张居正的亲戚,持势稔恶。丁惟宁刚一到任,就有数百人告状,丁惟宁将土豪带之公堂与告状人对质,最终土豪服了,请求看在京城太师张居正之面,饶恕之。丁惟宁不应,并按照当时法律,将这土豪斩首示众,因而得罪了张居正,被免职,时年32岁。张败后,皇上起用丁惟宁郧襄兵备,当时的道巡抚李材挪用军饷,挥霍无度,激起兵变。丁惟宁事前劝阻之,李材不听。至事发,李材急请丁惟宁去安抚乱兵。为稳定大局,丁惟宁临危不惧,单身一人,“驰往开谕”,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苦口婆心,经过两天的劝解安抚,斗智斗勇,总算制止了一场大乱。可谁知巡抚李材不但不感恩加奖,反而上疏朝廷,说是因丁惟宁激起的兵变,将罪责全推给了丁惟宁,昏庸无能的明万历皇上,不辩黑白,竟将丁惟宁贬官三级,调湖广皋副,后又补凤翔,丁惟宁看到明末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遂心灰意冷,于是托病不就,退职还家,此时年刚过四十岁。退职后还家,居于九仙山山麓下(即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现村中有丁氏祠堂。

  节俭持家

  丁惟宁性节俭,寡交游,服汗布衣,治家很严。三次任要职,但每次回家,随带行李,仅图书衣被而已,别无长物。这次以监察御史之身份告老还乡,仍不张扬。回家后,诸城县令派人送八百金给他,他大惊不受。公人说:这是按照惯例所送,应该接受,否则,不利于后来者。丁惟宁说:我辞官回家而受禄将何居?坚辞不受。丁惟宁自盖草房,西园种韭数十畦,收割后除自食,也拿到市场上去卖数十文自给。有人嘲笑他,辞千金不受而求利于几畦韭菜,有什么意思。他说:“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乡人皆叹服而敬之。他以朴素传家,虽做过高官,但仍居草房,不避风雨,后翻盖居室时,起堂稍高,已架上梁了,他看到了,严命匠人再低一点,说:“太豪华了,无示子孙侈也!”

  文学成就

  丁惟宁自小聪颖,年弱冠举于乡,刚过二十就中进士。既是嘉靖万历年间的大名士,又有文学创作的大手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著作。但他虽能诗,不苦吟,亦不存稿,现在能见到的有散文《改建龙湾镇巡检司记》,诗《颜明府招游琅琊台海神庙》,《观海行》,《雪霁超然台步月》,《登北极台怀旧》,《张州倅左川招饮超然台同陈宪副后崖即席赋》,《吊公冶子墓》,《水心亭谣》,《山中即事》,明历历三十一年(1603年)诸城县志《序言》等。

  作品疑案

  多年来,因《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真名疑案,使众多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之殚精竭虑,各种推断与考证异彩纷呈,近年,有关专家学者以遗存在民间鲜为人知的明代字画、方志、族谱、碑刻等文物为依据,将确凿的史实与缜密的论证有机结合,并参照了丁惟宁一生的经历,首次推出《金瓶梅》作者“丁惟宁说”,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2012年5月12日,山东学者王夕河在“王夕河《<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学术讨论会上公布了自己最新的学术成果《<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在20多年的时间里,王夕河通过对《金瓶梅》中含有的大量的方言借音字的分析考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金瓶梅》含有大量的山东诸城方言,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应该就是隐居于五莲山的丁惟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