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州城老街老巷

2012年11月10日 09:11作者:侯铖来源:东平网

州城街道,酷似一幅灵龟骨骼平面图。 从城中州署辐射出的三趟街,是老东平的经济中心。 州署前有座巨大的照壁,长度足以盖开三间房,高度也顶层半屋,群众按当地习惯,称之为“迎门墙”。

 引 言
  州城街道,酷似一幅灵龟骨骼平面图。
  从城中州署辐射出的三趟街,是老东平的经济中心。
  州署前有座巨大的照壁,长度足以盖开三间房,高度也顶层半屋,群众按当地习惯,称之为“迎门墙”。以照壁为中心,半径 20米以内,形成一个小中心广场,这里经常摆满着大小摊点,多是吃食之物,昼夜繁华,人称“迎门墙口”。
  “迎门墙口”向南 300米,到南厦门,是署前街,向东是署东街,向西是署西街,三趟街早年就商号林立。“大隔首顶”地势最高,人称“龟盖”。素称东平经济支柱的当铺和盐店就设在这个区域。
  解放前州城的街道很窄。大约是以错开牛车为度。最宽不过八米,根据 1936年所编制的《东平县城图》,可以把州城(老东平)的街道说成是纵横各十八条,这就涵盖了通常称呼的五十条街巷(现已早超过此数,为六十多条街了)。现按南北为纵,东西为横排以序号,将南门到北门的大街算作纵3路,西边的两条短街复盛街和当铺后算作纵 2,西菜园街算作纵 1。往东依次:纵 4塘子街;纵 5赵家街的鸡市口、桑叶市、关帝庙前、高家场南卷棚;纵6署前街;纵 7白衣堂、兴洛桥、所堂西,火神庙、后仓街;纵 8所堂前,纵 9所堂东,纵 10皮货巷、猪市口;纵 11孟家街、吕家街、新正街、小段庄,纵 12—15王家坑涯诸小巷;纵 16东新街;纵 17宅门首,大寺北街;纵 18东门里杜家巷。
  横行从大东门街算起,向西牌坊街、文庙街作横1;横2近圣桥;横3大堂后,横4果子市;横5西门里,横 6东大寺,横 7孟家前,署东、署西街,横 8盐店后,横 9元宝市,横 10小隅首,书院、小东门;横 11上清观,横 12老君堂;横 13高家场,横 14三皇庙,横 15双庙街,横 16南马厂;横 17、18(南门西、南门东)。
  作为千年古城,古街古巷众多,与街巷有关的历史事件,典故、建筑、名人以及文化遗存,工商贸易等更繁如烟海,很有挖掘与整理的必要。已被取代、被更新或改造的街巷也不少,挖掘、保存与之相关的街巷文化也迫不及待。现将州城有关街巷的资料摘述如下:

 署前街

  从“迎门墙口”到南厦门,一段 300米长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排列着众多商号,老店多为百年以上。自北向南,兴成永、协和永两家晋商,资本雄厚,信誉卓著。专营茶叶,兼营杂货,经理闫岱峰、孟庆霞等人精干利练;保元堂系陕西人郗成培主办,自制膏丹丸散,其门楣对联:
  深得士民赞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甚得州人称道;李家馍馍房,精工细作,薄利多销,很受人们欢迎;程家酱菜铺,兼营糕点,美味可口,回头客多;新文化书店、天成石印局,承载着古今文明传承的重任,力求打造精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再回到北头路东,小楼底包子铺,茶馆小客店,待人热情,宾至如归;孟家小笼蒸包,精做玲珑,馋人欲滴。公私旅人,老少咸集。谈天说地,交流信息,以紧靠州署上下人等,完银子,交公粮,见长官,会领导,乡村野话,山林奇闻,布道传教,打卦算命,尽管廊柱上贴有“莫谈国事”的警句,也很难封住人们好奇的嘴巴,这里常常是非官方的新闻中心,小道消息的集散地,俗话说,风不来树不响,有些信息还是颇有一定价值的,当年《水浒传》里的顾大嫂来东平府探监,与史进相约“月尽夜起事”,大约就在这茶馆,酒楼里落这脚吧!
  解放以后,这条街仍未失却当日的辉煌。北部两个街角,曾分别作为五金门市部和百货门市部,向南路西依次为:东平县医院始创地、东平县文化馆(含图书馆)、东平县新华书店、东平县招待所、东平县水产局、东平县职工业余学校、东平县爱国卫生委员会、东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在地。路东依次为:药材公司第一门市部门(后复名为保元堂药店)、县百货公司仓库、城关公社供销合作社、供销社五金土产门市部、东平县人民银行、东平县工商银行州城办事处。
作为历史遗迹,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日寇侵华的罪恶证据,他们开设的大烟馆(即土膏店)和妓女院(即济宁班)的遗址,可以追寻一些逝去的记忆,如出赁迎亲用灯轿的行业、皮条铺、竹器社、泥娃娃的小摊、元宝市街头的大石头元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