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知了
用一根竹竿,在一头绑上一个用铁丝或树条儿做的圆环,再找到蜘蛛网,在圆环上緾上一些蜘蛛丝。如果竹竿短的话,再接上一根。寻着蝉的叫声悄悄地来到树下,发现目标后,不动声色地将竿子伸上去,把粘有蜘蛛网的圆环从知了身后突然捂上去,这样知了就被粘住了!
每当夏天来临,偶尔听到树上蝉鸣的时候,禁不住想起小时候粘知了的情景。
农村的夏天,蝉声不断。在我的家乡,起码有四种蝉类动物。一种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知了,即蝉,我们称为“姐了”,其叫是直声,即一个音符,“吱吱”地叫个不停;另一种是小一点的蝉,我们叫它“哨钱儿”,叫声与蝉相似,只是细一些,“吱儿吱儿”的;再一种是“都了”,比蝉小,比“哨钱儿”略大一点,叫声是“都了,都了--------”现在人们将蝉称为知了,大概就因“都了”的叫声而来;还有一种被人们称之为“乌应哇”,比“都了”略大一点,比蝉略小,颜色发灰,叫声是:“乌应乌应哇! 乌应乌应哇……乌应--------”飞走了。
这几种叫声混在一起,形成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美化着儿时的生活。
而粘知了,则是我们最快活的事情。
用一根竹竿,在一头绑上一个用铁丝或树条儿做的圆环,再找到蜘蛛网,在圆环上緾上一些蜘蛛丝。如果竹竿短的话,再接上一根。寻着蝉的叫声悄悄地来到树下,发现目标后,不动声色地将竿子伸上去,把粘有蜘蛛网的圆环从知了身后突然捂上去,这样知了就被粘住了!
有时也捎带着粘一些“哨钱儿”,而“都了”、“乌应哇”因特别敏感,不等到它的跟前,就飞走了,很难粘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粘知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眼睛要亮,听见知了的声音后必须立刻发现知了的踪迹,否则会把它惊吓得飞走。再就是要眼疾手快,发现知了的踪迹后就要立刻轻手轻脚地从知了的背后粘住它,否则又会将它吓跑。“哨钱儿”往往在树干的下端,有时不用粘,用手就能扑住。而蝉都在高处,人手够不到,只能用竿子。竹杆越长越难控制,那竹杆会左右晃动,不听主人的吩咐,你越想早点粘,就越不成功。经常因为竹竿晃动把知了吓飞了,看着即将到手的知了飞走,心里非常失望,只能继续寻找。
知了粘下后,我们有时捏着它的腿,让它扇起透明的翅膀,在我们面前扇起一股微风,并且发出吱吱的叫声。有时把它的翅膀剪掉,相互比试谁粘的更大一些。
在那文化匮乏的年代,以粘知了作为一种游戏,一种玩法,不断激起我们对生活的情趣,对大自然的热爱。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很难听到那知了的叫声了,而一到了夏天,那“吱吱”的蝉鸣和“乌应哇”、“都了”的歌唱,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底,激起对童年、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