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庄秧歌戏

2013年12月18日 22:32作者:未知来源:本站

因丝绸闻名遐尔的昌邑市柳疃镇,有一种流传百年的独特民间表演艺术一一郭家庄打秧歌(秧歌戏)。所谓“秧歌戏”是种秧歌和活报剧的混合表演形式,即参加表演的人,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各个角色都有一定的唱词,用表演秧歌的形式进行表演。

  因丝绸闻名遐尔的昌邑市柳疃镇,有一种流传百年的独特民间表演艺术一一郭家庄打秧歌(秧歌戏)。
  所谓“秧歌戏”是种秧歌和活报剧的混合表演形式,即参加表演的人,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各个角色都有一定的唱词,用表演秧歌的形式进行表演。郭家庄秧歌戏共有1 1个角色。其中有秧歌芯子(也叫排头,是整个秧歌戏的表演指挥者)、和尚、尼姑、渔翁、渔婆、秀才、丑妇、货郎、腊花、回回、鞑婆、共计6男5女。除了秧歌芯子之外,其余5男5女都是两人一对,依次进行对唱表演,表演内容基本上是对生产生活中的感受,纯朴而诙谐。整个秧歌戏的唱词分6排,第6排是个不甚完整的小戏“东平洲”,共计1200多句,唱完需要一天多的时间。伴奏和曲调很简单,以打击乐为主,主要有堂鼓、大锣、手锣、小镲四件。
  据考,郭家庄秧歌戏是该村郭姓十一世秀才郭万(1815年一1895年)于道光25年(1845年)所编,当时秧歌戏编完之后共12排,后因故只流传了前半部6排,后6排流散到胶南一带,是否遗存,亦无可知。 秧歌戏的原本(郭万手稿)于民国初年被外村人窃去,已经失传。后经本村一个下一代出嫁的闺女,又将戏文口传回来,现在的传抄本是60多年前,由后人郭景连、郭景暖整理传抄下来的。
  秧歌戏从产生到现在,几经周折,以它特有的古朴和醇香流传至今,建国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间艺术,多次派出文化等有关部门进行发掘保护,使这一濒临失传的独特民间艺术——郭家庄秧歌戏,得以恢复和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