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
黄福(1362~1440),字如锡,明初大臣,昌邑县黄家辛戈人。1426年(宣德元年),留守边疆的官吏实施暴政,交趾人又起而反抗,朝廷再次命他去平息。几年以后,皇帝念他年事已高,久劳在外,就改任他为南京陪都兵部尚书,后进荣禄大夫、少保,仍兼尚书。
黄福(1362~1440),字如锡,明初大臣,昌邑县黄家辛戈人。他幼读经书,22岁为贡生,入太学,始任项城主簿,不久改任清源知县,因政绩显著,致官升本卫。一次,他向朝廷奏论治国大计,被太祖赏识,破格提升为工部右侍郎。太宗即位后,升为工部尚书;1405年(永乐三年),改北京刑部尚书。任职期间,开源节流,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深孚众望。
当时,南方交趾动乱,朝廷派军征伐,命他去两广治军。动乱平息后,朝廷在边境设立郡县行政机构,命他以尚书兼掌其政。他实施爱民政策,处处尊重当地民族习俗,保护多数人的利益。他一面告诫所属郡县官吏,严格执行爱抚政策。另一方面,凡朝中被贬谪到此的官吏,他都如对待同僚旧友一样照护,发挥其专长,令其为边疆建设献策献力。从此,交趾大治,人心悦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成为明朝有名的新治之邦,他声望日高。
他在边疆为官19年,仁宗皇帝调其回京。离别时,交趾人民扶老携幼前往送行,依依不忍分离。
1426年(宣德元年),留守边疆的官吏实施暴政,交趾人又起而反抗,朝廷再次命他去平息。他仍主张施行仁政以慰交趾人心,但遭到武将的反对。结果在武力讨伐时明军战败被歼,他也同时被交趾人俘获。但当交趾人得知所俘系黄福时,立即下马跪拜。他一面安抚他们,一面申明大义。交趾人对他说:“若不是黄公离开我们,也不会促使我们这样动武”。说罢,顿首痛哭,最后以礼送他归朝廷。
他回朝以后,奉命与平江伯陈瑄经理江南粮运事,他提出足食、足兵、省役三点建议,皇帝采纳了,既完成粮运任务,又减轻军民负担,遂改任户部尚书。几年以后,皇帝念他年事已高,久劳在外,就改任他为南京陪都兵部尚书,后进荣禄大夫、少保,仍兼尚书。在此期间,他协助南京守备处理政务,并建议改革学校、田赋、钞法、盐法、官俸等不合理规定,致使南京陪都政肃民安,经济繁荣。皇帝为此又重赐他,授光禄大夫,加赠三代。
1439年(正统四年)冬,年已77岁的黄福仍抱病处理公务。次年正月,病死南京。朝廷敕赐祭葬,葬在昌邑城西黄家辛戈村西。谥号“忠宜”。同朝僚友大学士杨士奇为其撰写碑铭。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