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2013年12月19日 21:38作者:未知来源:本站

任昉(460~508),字彦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乐安博昌(今寿光)人。任昉著《杂传》》247卷,《地记》252卷,文章33卷,惜多散佚,现存明人所辑《任彦升集》。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和《弹奏曹景宗》二文。

  任昉(460~508),字彦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乐安博昌(今寿光)人。仕于宋、南齐、梁诸朝。《南史》、《梁书》有传。
  任昉幼即聪悟,8岁能写文章,他的叔父任晷曾很得意地夸赞 他是“吾家千里驹也。”16岁即被聘请为丹阳主簿。卫将军王俭(南 朝齐著名作家,曾任尚书令、镇军将军)非常器重他。才华横溢的文人王融,自以为当代无人可比,可是见到任昉的文章后,也自愧不如。他写文章一遍成稿,不须修改,深为当时一代词宗沈约所推称。
  任文情真意切,透辟凌厉。象《为竟陵世子临会稽郡教》悲慨感人,《王文宪集序》逼真传神,《让宣城郡公表》憨态直露,,《荐士表》剀切中理,《弹奏萧颖达》凌厉无畏。清人许梿说:“彦升文简炼入韵,绝 无畦町可窥,所谓秀采外扬,深衷内朗,其体格当在休文(沈约)之上。”但缺点是不能完全摆脱六朝浮丽铺张的文风。他的文章与沈约的诗齐名,有“任笔沈诗”之誉。晚年常有诗作,想超过沈约,但因用典故太多,少有佳作。钟嵘的《诗品》中批评他的诗:“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胡应麟在《诗薮》中论他的诗是“典质有余,风神不足耳。”
  任昉性至孝,“每侍亲疾,衣不解带…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父丧,“衰瘠过礼”;继母丧,庐墓“哭泣之地,草不为生。”他广交士友,与他同时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有沈约、谢眺等8人,被称为“竟陵八友”,他的座上客常有数十人,人们因为仰慕他而称他“任君”。他能奖掖后学,荐举贤才,少而风神警拔的王谏和家贫靠抄写奉养母亲的王僧儒,都因他的推荐而能各展其才,各得其用。又能弹奏邪恶,揭发奸佞,他以尖锐辛辣的文笔揭露了曹景宗、萧颖达、刘整等贪官污吏的罪行。他酷好典籍,家虽贫,藏书却多达万余卷,且有许多珍本,是当时的三大藏书家之一,甚至国家藏书中没有的,却能在他家里找到。
  齐明帝时他任太子步兵校尉,掌东宫书记,中书郎,司徒右长史。梁武帝任命他为骠骑记室参军,主持文翰书记;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后来出任义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最后任新安太守。他为官清廉,从义兴调往新安时,船上只有米5斛,连一件拜会穿的衣服也没有,幸亏沈约送来裙衫,他才能登岸上任。自己不治家产,还常将财物分送亲友,拿私俸粮米救济饥民。临终前,遗言不许带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旧衣入殓。他性情豁达,不修边幅,更不摆官架,有时随便外出散步,遇到争讼的事便在路旁就地询察审理。“为政清省,吏民便之。”死后,阖境百姓痛惜,在城南为他建祠堂,按时祭祀。梁武帝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把正吃着的珍品西苑绿沈瓜立即扔掉,十分悲痛,追赠他为太常卿,谥“敬予”。
  任昉著《杂传》》247卷,《地记》252卷,文章33卷,惜多散佚,现存明人所辑《任彦升集》。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上萧太傅固辞夺礼启》和《弹奏曹景宗》二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