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习俗

2013年12月18日 22:41作者:未知来源:本站

民国时期及以前,潍坊境内商业多私人经济,主要以店铺、摊贩和行商3种形式经营。总之,用字考究,各有寓意新颖,构成了一首56字店铺牌号集诗: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

  民国时期及以前,潍坊境内商业多私人经济,主要以店铺、摊贩和行商3种形式经营。旧称经商为“做买卖”、“开店的”或“开铺子的”,也俗称“坐商”;称行商为“跑脚的”,叫走街串巷卖日用百货的为“货郎”。店铺有大小之分。本钱多,店面大的为“店”;钱少,店面小的为“铺”。店铺的经营场所称为“店面”、“铺面”、“门市”、“门面”、“门头”等。称店主为“掌柜”、“掌柜的”,称店员为“伙计”。店员等级也成定俗。入门先要学徒2年或3年,学徒期间,只管饭,不付工钱,或给少量零花钱,名为“鞋钱”,即“跑腿磨鞋的钱”。满徒后干得不错,可以留用者,则按月领取工钱。再过若干年,仍干得不错,年终还可以领到一部分奖励钱,称为“吃劳金”。再进一步,参与了重要经营活动,“买卖”做得很红火,掌柜的年终从盈利中拿一部分按比例分给伙计,称为“吃份子”或“吃红利”。

  店铺的招幌,是传承已久的商俗。招幌或牌匾、或挑帘,因店铺大小、行业不同而异。旧时境内城乡店铺多以寓意“吉祥”、“兴隆”字样命名,或取“信义”、“德行”之意起“号”,或追求风韵典雅,或着力突出地方特点和经营商品的特点等。总之,用字考究,各有寓意新颖,构成了一首56字店铺牌号集诗: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潍县(今潍城)有盛极一时的“八大祥”,即福聚祥茶庄、同祥绣货庄、德聚祥绸庄、端祥、惠祥织布厂、兴祥绸缎庄、蚨祥银号、隆祥钱庄。安丘县有号称“八大泰”的德元、元顺、德顺、同顺、重兴、德兴、义顺、汇元8大钱庄。其他各县城镇,均有取“吉祥”、“信义”、“典雅”等意命名的店铺商号。

  店铺名称、招幌均力求醒目,多求名人题写。有用门匾的,有用木牌、铜片的,有镌石于门首的,有用旗招的,还有以特殊标识为幌子的。如杂货业门口摆一捆“元书纸”,茶庄铺前放一原篓茶为标识;药店门口竖有“通天牌”,兼作广告;鞋业店铺的牌子下则画一只靴子作为标志。

  建国后,商业逐步发展。特别经过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的私人商业变为公私合营、集体和国营,成为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商业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成为国营、集体、个人、私营、合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体制,更加繁荣。原来的店铺已有新义,代之而起的有“百华大楼”、“商场”、“公司”、“商店”等,农村则为“供销合作社”、“小社”、“小卖部”等。称负责人为“经理”、“主任”,称工作人员为“售货员”、“服务员”或直称其职务员。理发的称“理发员”,管帐的称为“会计”、“出纳”,管物的为“保管员”……。

  旧时,无论饭店旅馆、布店茶庄,还是药铺、古玩、杂货店,都十分注重“门头”或“门面”。门面装饰醒目,店内陈设考究。特别那些寓意深刻的题联挂幛、文人墨迹更为店铺增辉。尤其逢年过节,开业庆典,巾联挂匾,宴请宾客,礼俗不凡。店铺开张营业之日,俗称“开市”。门面多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内容的门联。早上鸣放鞭炮,店主开门接待顾客,晚上设宴款待宾客,此俗沿用者多为个体户。春联则更为醒目,有“宝马驮来千倍利,钱龙引进四方财”、“大财源百川汇流,新生意六合同春”等。除贴对联外,所有店铺的钱柜、帐房必贴“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或“日进斗金”大红组字斗方。

  旧时,店铺禁忌甚多,一般店铺扫地忌向外扫,谓之财水外流;忌坐门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