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山东度过12年仕宦生涯

2013年12月14日 20:53作者:来源:大众网

清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名 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化兴人。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山东度过了12年的仕宦生涯。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名 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化兴人。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山东度过了12年的仕宦生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由范县调潍县,做了七年潍县知县。居官期间,同情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初调潍县时,潍县正闹饥荒,百姓缺衣少食,不少人逃荒关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面对这种情况,他采取了开仓救济,以工代赈,责富户平粜积粟,捐廉代输等措施,救活了无数饥民。他以大量的诗书画寄托多民众的同情。他的画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的明志诗。他的《逃荒行》诗:“十日卖一二,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深刻反映了灾民的悲惨生活。他对当时潍县贫富悬殊的现象十分不平,在一首《潍县竹枝词》里作了深刻揭露:“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打骂由他辱。”当时潍县有些缺地少食的穷人,借挑篓卖盐糊口,但盐业为专办事业,他们往往半路上被拿获,严刑拷打之后再送符惩办。郑板桥在一首诗里作了揭露:“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豪富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被人拿”。他的饿感慨与不平,不仅流露在咏叹里,而且在审理案件时,也常常暗中回护穷苦的农民,成为佳话,至今仍在本地流传。郑板桥喜欢画竹,画石,竹有高节,兰有秀气,石有骨气。他的竹画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远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正是他傲视风雨,不屈不挠性格的写照。郑板桥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扬州八怪”中是造诣极深的一个。他在潍县7年,留下了许多佳作,有家书、诗文、书法、画幅、题词、碑铭、自叙等多种。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他61岁时,终因助民胜讼和为灾民请赈而触犯上司,告病回扬州。在扬州,仍以卖书画为生,惨淡地度过了暮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