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五道庙 演绎两庙合一的传奇
在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了解的时候,往往用一些鬼怪狐仙来进行解释,于是,在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鬼怪狐仙故事。相传清末民初年间,西南关从东北来了个老头,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人们把其奉为神明。
一
在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了解的时候,往往用一些鬼怪狐仙来进行解释,于是,在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鬼怪狐仙故事。这些鬼怪狐仙故事被好事者加以传播,就有了更多的善男信女。在善男信女的鼓噪和投资下,人们开始为这些鬼怪狐仙建造庙宇,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善男信女,也就为后世人留下了独特的神鬼文化。潍坊五道庙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留下的一道文化遗产。
在潍坊市潍城西南半里地的地方,五条路口在这里交汇。即今潍城区爱国路中段路西,西通于家庄(今五道庙巷),西南通康家庄(今民生西街),南通铁路涵洞,北接柳树行子街通潍城南门(即今爱国路南北走向),向东经横里街(今人民街)通和平路。
据历史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当时潍县的县太爷郭梦麟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乡人建了一座郭公祠纪念他的贤而有德。后因年久失修祠毁。过去,由于人们对外面无知世界的敬畏把遥远的路作为路神敬畏,同时,出于一种对旅人的祝福,在明嘉靖三十六年,一位姓于的太学生在郭公祠的废址上修建了一座庙堂,用来祭祀五道将军及土地诸神,称作五道堂。后经历代维修,扩建,五道神庙“庙貌隆威,大异畴昔”,一年四时香火不断。
二
五道庙分前殿后殿,前殿供奉着五道将军神像,一手高举钢鞭,一手扶膝,勇武而威严。后殿是百子殿。里面供奉着送子娘娘的观音塑像。
百子殿的后面,有一数百平方米的场地,是临时停柩处。作为庙堂,不但要给活人祈福,就是对那些死去的人,也希望寄托在这里得到平安。因此,附近住户遇有丧事,为死者“送浆水”、“发盘缠”也都在这里举行。
还有当地许多因故不能安葬的灵柩,譬如路过此地的旅客,一时无处栖身的浪子栖身在庙中时不幸染病而亡,还有附近的孤寡之人死后的遗体也在此浮厝,以待改葬。因此,后院少有人来。使得这个内院杂草丛生,丘坟零乱,一片荒凉,成了铁狸子、黄鼠狼等动物的出没之地。
过去,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常常受到铁狸子、黄鼠狼的骚扰,譬如偷吃家里养的鸡,偷本来数量就不多的粮食,加上它们神出鬼没,加上每当人们抓它们时,它们的屁股后面会冒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人们也就把它们作为某种神灵鬼怪,传说着它们许多令人无法思议的故事。蒲松龄著名的《聊斋志异》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写出来的旷世名著。
三
在那时,人们最怕得上的是那些疑难病症。一旦得上病症,全家人就会陷入贫困潦倒。因此,患病的人常常祈求上苍能派个神仙,治好自己的病症。有的甚至为此许下重愿。
相传清末民初年间,西南关从东北来了个老头,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人们把其奉为神明。谁知忽然有一天,这个老头失踪了。有人放言说,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是五道庙的铁狸子精显灵。于是交口相传,越说越神,听信传言的人纷纷在五道庙附近焚香烧纸,上供设祭。就有一位姓丁的人士倡议集资,倚五道庙南墙,向后错约两米处,建起了一座庙堂,称为“仙师庙”。
后来,又有人传说,这位老师父兄弟五个,老四外出未归,老三已回来与兄弟团聚,于是又有人出面倡议凑钱,于1946年,在五道堂与仙师庙两山墙空间,修建了“三仙师”神龛,其左右加塑了“胡(狐)三太爷”和“老三哥”神位,人们俗称“三仙祠”。
仙师庙建成后香火极盛,大大超过了五道庙。平日求医祈福者,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据说是老师父的生日。这天远乡近村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进香朝拜,最多时多达上万人。渐渐的,两个庙合为了一个庙,这个地方也成了当时潍县最大的庙会。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