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茂腔

2013年12月18日 22:33作者:未知来源:本站

诸城茂腔是在诸城及周围邻县的地方戏曲剧种。早在160多年前,诸城一带流行着一种“周姑子”腔调,是由一周氏尼姑哼唱而得名。为谐原音,取“茂盛”之意,“冒周姑”改名为“茂腔”。诸城茂腔扎根于农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诸城茂腔是在诸城及周围邻县的地方戏曲剧种。早在160多年前,诸城一带流行着一种“周姑子”腔调,是由一周氏尼姑哼唱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有一个还俗的丁氏尼姑来诸城落户,善唱“拉魂腔”,且与诸城“周姑调”(本周姑)融合到了一起,使“本周姑”形成了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的唱法,被群众称为“打冒”或“打鸣”,“本周姑”也被改称为“冒周姑”;后来冒周姑艺人吸收了京剧、梆子的优秀成份,丰富了冒周姑的艺术表现力;解放后,各地相继成立职业剧团,使“冒周姑”得以普及和发展。为谐原音,取“茂盛”之意,“冒周姑”改名为“茂腔”。
  诸城茂腔早期以家庭戏为主,班社有“顺和”、“春和”、“共和”等;建国后,李玉堂等在高密组建了“群力”业余茂腔剧团;l955年,该团划归诸城,成为“诸城县茂腔剧团”,所演剧目多次获奖;现在诸城市艺术团设茂腔演出队,有演职员20余人,另外乡村还有茂腔演出队伍10余支。
  诸城茂腔扎根于农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词、唱腔浅显易懂、婉转悲切、亲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民间道德风尚、民间文化交流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006年11月,该项目被推荐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