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故里在诸城
历史上确实有舜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很详实:“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天子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但是,舜帝故里是哪里,孟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不太一样,孟子说舜帝“生于诸冯”、“东夷之人”,司马迁则说舜帝是“冀州之人”。
历史上确实有舜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很详实:“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天子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但是,舜帝故里是哪里,孟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不太一样,孟子说舜帝“生于诸冯”、“东夷之人”,司马迁则说舜帝是“冀州之人”。现在对舜帝地望大体有以下五种说法,即山西垣曲说、山西永济说、山东诸城说、山东菏泽说、河南濮阳说。有人就将山西垣曲说与山西永济说归于司马迁的冀州说;山东诸城、菏泽、河南濮阳等,在上古时代属东夷之地,于是有人将这三种说法归于孟子的“东夷说”。“东夷之人”、“冀州之人”是两大代表性说法。
对舜帝的认识需要进行区别,注意不矛盾的地方:出生地、安葬地、迁徙地、巡视地、祭祀地:
1、出生地(故里):山东诸城。
2、安葬地:湖南省舜帝崩葬地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
3、迁徙地:全国各地(可能为大舜本人,也可能为家族、部落、后人、群体),大舜仅仅成为英雄或道德的化身、符号或者代表)。迁徙、躬耕地的不同,就表明大舜群体的生产场所变化。例如,究竟是虞舜迁徙到了山西,还是其后裔迁徙到了山西,这还有待于考证。
4、巡视地:作为帝王,大舜进行视察,检查工作。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南巡到过衡山,到过苍梧九嶷山,这是不容置疑的。《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载:“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5、祭祀地:由于历史上把舜作为道德模范,老百姓十分崇拜,所以各地兴建庙堂,加以祭祀,就如祭祀孔子、关公等一样。大江南北处处建有舜庙,处处留下口碑。
各地崇拜舜帝,举行公祭舜帝大典,有大规模的祭舜活动,都符合老百姓的愿望。
诸城说之根据
我们认为舜是山东诸城人,更有道理:逻辑上更能够自圆其说、历史文献更丰富、历史条件更完备。
(1)文明历史基础
诸城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后期就有人类活动,属晚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有古老的恐龙化石,证明是生物较早繁衍的地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长16.6米、高9.1米,现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诸城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恐龙之乡”、“龙城”,有“南自贡、北诸城”之说。诸城古文化遗址中原始公社遗址54处,其中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30多处,商周文化遗址7处。时势造英雄,伟大的历史人物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这表明此地,是孕育舜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2)祭祀崇拜见证
当地历史上有舜庙。清乾隆《诸城县志》载“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诸冯位于诸城城北15里处,潍河从村东浩荡北流。该村原有舜庙旧迹,今新建舜王庙,为怀古旅游佳处。现在,诸城沧湾公园东面矗立着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昂首挺胸,尽显王者风范的石雕。这些表明大舜崇拜,已经在当地老百姓深入人心,世代相传。
(3)文献记载
《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孟子肯定舜是东夷之人也,出生在诸城,迁徙到负夏。出生地和迁徙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生地是他的故里、籍贯。
山东诸城地名所来久远,境内最早用“诸”字的地名是舜生地“诸冯”,“诸冯”则源自邾风二族的合名,春秋鲁国设诸邑即由诸冯而名,西汉在原诸邑设诸县,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取汉故诸县城为名”改东武为诸城(《太平寰宇记》),从邾风到诸冯,从“诸冯”到“诸邑”到“诸县”到“诸城”,历经数千年。
关于“东夷”,《说文解字》说:“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段文裁注:“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从“夷”字的字形看,由“大”和“弓”组成。“大”字即人的正面形象,人负弓,表明了东夷族人最初以射猎为生,并具有尚武的习俗传统。所以《说文通训定声》说:“夷,东方之人也。东方夷人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东夷人还以“仁”德著称,联系到在以后于这一地区产生的讲求仁德的邹鲁文化,可知东夷文化影响的深远。
(4)民间文学与传说
传说是历经千代的民间文化历史,是口述历史。为什么这里有传说、传说多,其他地方没有或者少?恰恰说明了舜帝在广大老百姓中心灵中的地位。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和各地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了传说遗存地。由于传说时间久远,加之历史史料记载不一,使传说发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保护它,就是让它在民间继续以多种形式流传下去,只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历史的传承,在诸城一直延续。例如:
其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曾登常山广丽亭作诗一首,诗中有“西望穆陵关,东望琅琊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尘埃;相将呼虞舜,遂欲归蓬莱。”其诗的后两句,意思是与虞舜一同去蓬莱仙境。可见,这位大文豪认为虞舜是诸城人。
其二:明代的《职方地图》上诸城境内,还特别注明了虞舜的出生处。
其三:清初诸城著名文人李澄中《东武吟》,千古纵横如数家珍,清词丽句奔赴笔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和自豪感,是难得的颂扬家乡诸城的诗歌力作:
天地洪荒虞帝出,
千年人说诸冯村。
其余琐细不足数,
唐宋传来名独古。
其四:清乾隆《诸城县志古迹考》云:“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
其五:山东省著名作家王金铃,出于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的热爱,创作了长篇小说《虞舜大传》。他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舜帝爷的好多美丽传说,像《史记》所记的“让畔”、“让居”、“涂廪”、“穿井”等故事,村中都广为流传。他们还说诸城一带的使牛声如“咧咧,咧咧(向左),啦啦,啦啦(向右)”,也是从大舜开始的。语言是历史的活化石。
(5)学者支持
其一: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在其《中国通史》中经过多方辨伪考证认为,舜生于诸冯,这个诸冯就是今山东省诸城。
其二:现代文学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持有相同观点。
其三:张华松教授分析说,舜是东夷(诸城)人,入主中原前足迹所到都在山东境内,这样就可以把山东以外的历山全都排除掉。
在史称的三皇五帝中,唯有舜从出生地到卒地,一生经历在史料中记述得最明白具体,民间留下的生平传说和古迹最多,也最可信。
濮阳说之不足
1、濮阳说的流行
朱绍侯(河南大学)认为,古文献关于帝舜故里的记载分歧并不大,只是由于对古地名的解释不同,才产生了分歧。以濮阳独有的地名负夏(瑕丘)为坐标,可确定帝舜故里在濮阳。根据舜为东夷人、冀州人的记载,可排除舜故里在山西、江南的可能性,至于帝舜故里的山东鄄城、河南范县(濮州)说,乃是历代区域变化产生的误解,实际帝舜故里姚墟、负夏及历山、雷泽、河滨均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域之内。2、濮阳与诸城谁更有道理?诸城!
朱绍侯在“帝舜故里负夏瑕丘考”的文章里指出:“对舜故里在濮阳县推断的信心,当然这只能说是一种推断,要证实舜故里确实在濮阳县,那还需要历史、考古及其他相关科学研究部门的更多、更踏实的工作,但舜故里的定位问题已逐渐明确,随着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舜故里最后定位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一方面他强调河南濮阳的根据,但是又没有确定。
我们针对他列举的河南濮阳说法,进行逐一反驳。
(1)“舜生诸冯,诸冯今地。(据魏嵩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广东教育出版
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魏典》)记载说:记载有三说:一在山东菏泽市南;二在山东诸城市;三在山西垣曲县东诸冯山。但此说仅见于《孟子》。司马迁的《史记》和其他各种古籍均不采用此说,说明此说在历史上早已被否定,不足信。”
朱先生对此都否定了,未免不科学;诸城这里姓冯的人也不少,可能与诸冯有关系。我山东大学哲学系1981级同学冯瑞梅,就是诸城冯家人。
(2)“舜生姚墟。多种古籍都主此说。但对姚墟、姚丘今地说法不一。《魏典》说在山东鄄城西(丘菊贤、杨东晨《中华都城要览》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说:‘姚邑,姚墟,虞舜生居地,地望在今河南濮阳。’周处《风土记》则认为虞舜生在上虞余姚(今属浙江)。总之,姚墟今地说法不一,不能成为地理定位的坐标。”
朱先生对此认为:“说法不一,不能成为地理定位的坐标。”那么山东诸城就有可能了。
(3)“舜冀州人也。古冀州据《书·禹贡》记载,包括《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记冀、幽,并三州之地,相当于今山西、河北两省全境,河南黄河以北和山东的西北部、辽宁西南部(见《魏典》)。如以此范围定位,帝舜故里山西说、河南说、山东说都可包括在内,而长江流域诸说则都被排除在外。”
“帝舜故里山西说、河南说、山东说都可包括在内”,这说明山东说有可能。
(4)“舜东夷人也。东夷人是泛指中国古代山东和河南东部、东北部的人。如果以此定位,帝舜故里山西说就被排除在外了。”
这又说明山东说有可能。
(5)“舜耕历山。历山今地仅据《魏典》所载,就有八处之多。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西岸;二在山东济南市东南,又名舜耕山;三在河南范县旧濮阳东南;四在山西永济县东南,又名雷首山;五在浙江余姚县西北;六在浙江永康县南,一名釜历山;七在湖南桑植县西北;八在江苏无锡市西,亦名舜山。又据《括地志》记载,在随州之北也有个历山(厉山)。所以历山在舜故里的传说中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地名,但也是最难定位的一个地名。”
许多地方都有地名厉山,南方排除了,山东诸城就有道理了。
历山、烈山相通,是古代刀耕火种的早期农业文明的体现,“烈山泽而焚之”为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炎帝神农对中华远古文明的贡献这方面特别突出,在远古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现在仍然有许多农村都焚烧秸杆,浓烟滚滚,似乎仍然是热烈———类似烈山农耕风情。历山的地名,很多是对先帝功德的景仰和纪念,不能说是大舜的故里。
(6)“陶河滨。陶,为动名词,是烧制陶器之意。河滨,其实也不是地名,乃指黄河边。《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的解释是正确的,“于曹州滨河作瓦器也”。如以此来定位,舜故里长江流域诸说全被排除在外,古黄河沿线的山东、河南、山西诸说可以入围。”
如此,古黄河沿线的山东有可能了。
(7)“作什器于寿丘。《史记·五帝本纪》裴马因《集解》引皇谧曰: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司马贞《索引》曰:“什器,什数也,盖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尤今云什物也。寿丘,地名,黄帝生处。”《魏典》认为寿丘“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与皇甫谧之说一致。如以寿丘定位,帝舜故里江南及诸说皆被排除在外,对山东说最有利,但由于寿丘作什器之地,而非故里,故与山东连接的河南说则不能排除。”
这个问题无关大舜故里,“作什器于寿丘”只是说大舜的劳动、工作情况或者地点。
其它诸说之现状
学术界其他的舜帝故里说,也有上虞说、济南说、冀州说,但是理由少。现在上虞市郊的城雕“舜耕”为韩美林创作,在龙山脚下,舜井台边,细雨如梅,正在打造长三角金南翼—————虞舜故里上虞。
济南人士认为,济南有舜耕山、舜井和厉山,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上虞说、济南说、冀州说理由都不够充分,赞成的人比较少。因此我们主张舜帝故里在山东诸城。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