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常伦:八路军战斗英雄

2013年12月19日 17:32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任常伦(1921~1944),黄县(今龙口市)田家乡孙胡庄人。出身于庭农家庭。6岁丧父,10岁丧母,被叔父收养。17岁加入本村抗日自卫团,19岁参加八路军,由地方武装转入十五团五连任战士。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常伦(1921~1944),黄县(今龙口市)田家乡孙胡庄人。出身于庭农家庭。6岁丧父,10岁丧母,被叔父收养。17岁加入本村抗日自卫团,19岁参加八路军,由地方武装转入十五团五连任战士。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0月任副班长。1944年8月任副排长,八路军着名的战斗英雄。

  任常化入伍4年多,时时处处都显露出英雄本色。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他常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该流血的时候就毫不顾惜地去流血!”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曾9次负伤,11处挂彩。每次负伤都是轻伤不退后,重伤不叫苦,坚持战斗到底。第一汽参战,夺获日军一支“三八”步枪;猴子沟战斗中,第一个跃上汽车,与日军拼了刺刀,腿部两处负伤,仍坚持到战斗胜利;河源西沟战斗,负伤带领全班战士打退数十名日军的进攻。

  1941年7月25日攻打发城残存碉堡的战斗中,任常伦率领战士用铡刀砍开鹿砦,在战友的掩护下,点燃碉堡下的柴草,使战友们顺利攻下碉堡底层,虽已两处负伤,仍与战友们在夜幕中架起云梯,强攻碉堡上层。当他沿着云梯接近碉堡枪眼时,被突然飞出的石头击中头部,昏眩间吃力地把集束手榴弹塞进碉堡。战友们冲上碉堡,全歼守敌一个排。是年冬的一个夜晚,任常伦所在连队攻打小栾家据点,在撤离后发现缺少担任掩护撤退任务的三班长史德明,任常伦主动要求寻找战友,腿部受伤的史德明此时正躺在燃着烈火的鹿砦中。任常伦匍匐越过铁丝网,爬到史德明身边轻声说:“三班长,我来拉你!”史德明考虑到自己伤势太重,担心任常伦为自己再负伤,便说:“你快走吧,别再为我流血啦!”任常伦坚定地说:“我决不能把你丢给敌人!”边说边解下裹腿带,捆在史德明腰上,爬着拉出鹿砦,穿过铁线网,与接应人员汇合。

  1944年8月,任常伦出席了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获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称号。会议期间,记者多次采访他,他总是憨厚地笑着说:“比起别的同志,我做得还不够,还是多写别人吧。我觉得只要想起毛主席,想起党,想起穷人受的苦,就什么也能豁上了!”

  代表大会刚刚结束,日伪军纠集了6000余人,开始对牙山根据地“扫荡”。任常伦听到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回部队。此时他已负伤9次,肩膀里还嵌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部队首长不让他参加这次反“扫荡”,他再三请求,只好答应他参战。11月7日,部队进入战斗。已任副排长的任常伦带领九班战士,坚守阵地前沿高地。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攻击,任常伦和战友们抗击着10倍于己的敌人,连续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栖霞县英灵山为烈士塑了全身戎装铜像;其出生地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英雄用过的“三八”式步枪陈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历史博物馆。《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歌曲,唱遍山东,唱遍全中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