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山渔号:领众和式民间演唱形式

2013年12月19日 14:43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单山渔号就是这里的渔民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头领唱,众船工随声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民间演唱形式,其中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以及众人分开,歌唱上号、下号等形式。

  莱州三山岛街道单山村位于山东半

  岛莱州湾畔,单山村有一座

  单个山头的山,被称为单(dan)山,这座单山与素有“海上三神山”之称的“三山”遥相呼应,久而久之也逐渐有了名气,后来村子也根据这座山的名字谐音成了今天的单(shan)山。不过,让今天的单山村更有名的可不是这座单山了,而是这个村里世代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山号子”,也称为“单山渔号”。

  单山渔号就是这里的渔民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头领唱,众船工随声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民间演唱形式,其中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以及众人分开,歌唱上号、下号等形式。单山渔号体现的是劳动人民面对险恶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旷豪迈中不失诙谐的性格特征,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其发展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明代以“川江号子”为基础发展而来

  位于山东半岛莱州湾畔东北部的三山岛,素有海上“三神山”之称。三山岛东南的单山,与三山拱立相辅。座落在山脚下的水寨渔乡———单山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这里不仅以盛产大梭蟹、大对虾、文蛤、竹蛏蜚声中外,而且绚丽多采、质朴动人的莱州单山渔号也早已闻名遐迩。数百年来,在莱州湾畔闪烁着灿烂的光华,成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得天独厚的幽境佳地,哺育着单山渔号的形成和发展。与之毗连的三山岛自古便是莱州重要的通商口岸,促进了单山渔号与其他音乐文化的交流。加之当地民俗甚古,渔民自娱自乐蔚成风气,为单山渔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探究单山渔号的渊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明朝洪武二年,四川人张春、张同、张聚三兄弟迁徙单山,打渔为生。其中一兄弟叫张春,从四川传来了四川船号,又结合了当地出海捕捞和崖网捕捞生产的特点,融入当地生活习俗,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和生活的洗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单山渔号。面对苍茫的大海,张春以“川江号子”为底蕴,喊出了第一声渔号,点燃了当地人民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向大海要宝的呐喊。从此,勤劳、勇敢、聪颖、睿智的单山人民伴随着这高亢嘹亮的渔号搏风击浪。又经历代发展,如今已作为单山人民宝贵的音乐财富,传遍整个莱州湾。

  最重要的角色是领号人

  “号力、号力,无号不齐,不齐无力。”这句渔谚是当地渔民对渔号的功力所作出的一种精辟的、有价值的概括。单山渔号借鉴于“川江号子”而综合海上捕捞作业的特点,而又独树一格的一支海洋民俗音乐之花。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海上捕捞中,一只木质帆船全靠人力和风力的驱动才能完成劳动过程。一面渔网长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宽8米至10米左右,要有20多人才能操作,为便于操作和统一,便产生了这种喊唱形式的号子。

  由于各自的劳动方式不同,渔民的各种劳动都有专号相伴。因而,单山渔号在结构、力度、速度、调性、调式、节奏、旋法、复调以及润腔等方面,千变万化,构成了这一套渔号特有的奇艳异彩。渔号的歌唱形式极其灵活自如,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以及众人分开、歌唱上号、下号等等歌唱形式。号手们演唱起来声音清澈、脆亮爽直,娓婉动听。其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就是负责领号的。

  领号人要根据海上捕捞的生产特点,根据摇橹和撒网等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音调的号子,如:抬船号、整网号、装前哨号、装后哨号。由于劳动场地在海滩上,劳动性质是为出海捕鱼做各项准备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因而渔号结构形式较大,层次多,表现力强,其格调稳健有力,长于抒情。

  “如摇橹号、追鱼号、撒网号、拉网号,因劳动环境均在海上,劳动强度大,因而,这些渔号的结构形式短小精悍,富有强大的推进力和激烈的拼搏精神。”作为渔号传承人,王文彬老人告诉记者,“扒网号、拉船号、抬鱼号由于渔民的劳动场地又回到了海滩上,劳动方式突出了个‘拉’字,劳动量由重到轻,当上千米长的渔网拉近海滩,鱼虾在网中翻滚跳跃时,渔民的心情极其激动,整个海滩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欢乐的气氛。因而,句式都较长,领、合形式自由灵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欢乐、活跃等情绪特点。”

  十二首渔号组成整套单山渔号

  据当地的老渔民们介绍,这套流传于单山一带的“单山渔号”是渔民们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而使用、流传下来的。整套的“单山渔号”总体结构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共由十二首渔号组成,分别对应不同的劳动形式。但是现在,能够完整打出十二首渔号的人已经找不到了。

  单山渔号的“头部号子”分为抬船号、织网号、整网号、装底网号(又叫装前哨号),还有装后哨号。头部号子指挥的是船只出海前从抬船出海一直到装好网具的准备工作。其中,抬船号是渔民们在捕鱼劳动中的第一程序,它的作用是指挥渔民将停放在海滩上的木帆船抬入海中。由于抬船的劳动强度不大,因此抬船号具有平稳、整齐等特点。整网号,是指挥渔民把晾晒在海滩上的渔网整理好,然后送到船旁。由于整网劳动强度小,因此整网号具有明朗、活跃的特点。

  “腹部号子”分为摇橹号、追鱼号、下网号,拉网号。其中,摇橹号是渔民们在海上驱动渔船运动的一项强度大的劳动,因而,这种渔号句式比较短小、方整、对称,富有效果性。追鱼号是渔民们最紧张、最刺激、最振奋的一项强度大的劳动,因此,这支号子以战斗般的呐喊为主旋律,气势浩大,令人惊心动魄。下网号,是追到鱼群后立即下网,此时劳动更加紧张、迅速,而又必须细心有序,此时的渔号比较规整、悠长、像是重复式的嘱咐与回应。

  “尾部号子”分手扒网号,拉船号,抬鱼号三种号子。其中,拉船号又叫“八大步”,此时的渔号特点是“上号引下号,下号催上号,句句连成套越唱越热闹”,往往以欢快明朗的音调将主题点出,使渔号的活跃情绪得到更充分表现。

  “这一整套的单山渔号具有上下呼应,铿锵有力,浑厚高亢,富有节奏,幽默风趣,吉祥和好的特点。”王文彬说,从前的渔民,只要会打渔,就会打号子,只要到了学习打渔的岁数,就必须学习打号子。可以说,打号子是每一位渔民必须具有的技能,而号子的学习和传承,也只能是依靠渔民一代代的口口相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