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母祠的故事:打狗孙妈妈

2013年12月18日 17:43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掖城西北海神庙西廊外,有一座小庙,名叫“孙母祠”。祠内塑有一个拄拐杖的老妈妈,身旁蹲着一只白狗,当地群众称呼这个老妈妈为“打狗孙妈妈”。

  掖城西北海神庙西廊外,有一座小庙,名叫“孙母祠”。祠内塑有一个拄拐杖的老妈妈,身旁蹲着一只白狗,当地群众称呼这个老妈妈为“打狗孙妈妈”。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在尚未发迹的时候,是一个闯荡江湖的流浪汉。有一年,他流落到莱州一带,黑夜蜷宿城隍庙内,白天便斗牌掷骰子,赢了就买什么吃,输了就挨饿。那年正逢大旱,庄稼晒焦了,土地干得冒烟。第二年,闹春荒,眼看就要饿死人了,连命都顾不上,谁还有闲心去耍钱?赵匡胤没办法,只好走千家叩万户串街讨饭吃。这个年景要饭更难了。常言道:“万事好当,一饥难忍”。他常饿得眼前直冒金星。

  农历四月初三这天,赵匡胤讨饭到了城西北庙户孙家(今永安路街道海庙孙家)。这家只有一个吃斋念佛的孤寡老婆,听到自家的狗汪汪地叫个不停,忙从坑上下来,用拐杖打着狗,把来人让进屋里。看他这么条汉子,饿的那个样,怪可怜的。老妈妈就从橱里拿出了半钵吃剩的高粱米饭让他吃。他早就饿坏了,便狼吞虎咽地吃光了。临了问明老妈妈的姓氏,才千恩万谢地辞别而去。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一天价肉呀鱼呀山珍海味地吃,吃多了也就吃腻烦了。有一天,忽然想起他在庙户孙家吃的高粱米饭来,就叫厨子给做。厨子用上等高粱米给他做好饭,赵匡胤一尝,觉得不好吃,又叫另一个厨子做。厨子什么好饭都会做,就是没做过高粱米,他怕龙颜震怒,吃罪不起,就慌忙逃出皇宫。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奏了一本说:“陛下何不就找那个孙妈妈来做。”

  赵匡胤差人把孙妈妈叫来了。孙妈妈煮了高粱米给他吃。他一吃,又碴嗓子,又不是味,赶快吐了出来,皱着脸说:“不对,不对,做差了”。孙妈妈说:“一点不差。”赵匡胤问:“为什么不如那时吃着香?”孙妈妈想了想,慢悠悠地说道:“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啊!”他听了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给了孙妈妈好多财物,送他回家,并常派使者去探望。

  孙妈妈死后,大将郑子明正在掖县监修宏伟的东海神庙。赵匡胤遂命修建“孙母祠”,以报答孙母的恩德。

  后来,每年四月初三,这里都举行盛大的庙会,家家户户要吃高粱米饭。据说,是为了纪念这个孙妈妈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