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风景区:文化旅游圣地

2013年12月18日 11:42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云峰山,又称文峰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南7.5公里处,海拔326米。因主峰两侧各有一峰,三峰并峙,东西横卧,宛若笔架,故又称笔架山。云峰山,林壑优美,景色宜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我国着名的文化旅游圣地。

  云峰山,又称文峰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南7.5公里处,海拔326米。因主峰两侧各有一峰,三峰并峙,东西横卧,宛若笔架,故又称笔架山。云峰山,林壑优美,景色宜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我国着名的文化旅游圣地。云峰山因有北朝刻石而驰名中外。山上共有大小刻石30余处,其中北朝刻石23处,宋朝10处,明清各2处。嵌空叠架,姿态各异,自山腰散布到山顶,构成了云峰山的天然碑林。《郑文公下碑》是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在任光州(现莱州)刺史时,于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所书,距今已有1490多年的历史。碑高3米,宽4米余,全碑1236字,刻工精巧,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在云峰刻石中最负盛名。

  由《郑文公下碑》登阶而上,是郑道昭描述与挚友论经讲道的《论经书》刻石。摩崖高达5米,比郑文公下碑字大两倍,他运用了大起大落的笔法,纵情挥洒,逸气纵横,形成爽朗明快、洗练大方,潇洒自如的豪放气势。

  登上“虎头岩”、穿过“神泉洞”,面北而立的石壁是郑道昭的五言诗《观海童诗》刻石。整个诗文字大如掌,文笔雄健。

  由《观海童诗》刻石上行,历代刻石连绵不断,悬挂在半空绝壁上的《欲界清都》四个楷书大字,是明朝末年郢都李宗仪所书。笔调流畅,险劲峻拔,结体严谨,令人赞叹不已。它告诉我们,从魏书体到唐楷,历史又翻了一页,而李宗仪的手笔又是对唐楷的继承和发展。

  多年来,国内外着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及书法爱好者,陆续慕名而至,流连忘返。日本书道界对他更是推崇百至。云峰刻石不仅是中国书法界的注目之地,也成了沟通四海的友谊桥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