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莹传说:招远杨氏

2013年12月16日 09:03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明崇祯7年(1634)十月,通政使杨觐光母亲病故。崇祯8年二月,给母亲守孝中的杨觐光因悲伤过度亦病故,其弟杨观光和杨觐光之子鸿亮等依例奏报朝廷,“请葬如仪”,崇祯10年,朝廷恩准杨觐光及其父母皆钦赐祭葬,并钦命杨观光在守孝期间溯本祭祖。

  明崇祯7年(1634)十月,通政使杨觐光母亲病故。崇祯8年二月,给母亲守孝中的杨觐光因悲伤过度亦病故,其弟杨观光和杨觐光之子鸿亮等依例奏报朝廷,“请葬如仪”,崇祯10年,朝廷恩准杨觐光及其父母皆钦赐祭葬,并钦命杨观光在守孝期间溯本祭祖。接旨后,在杨观光等筹划下,其父、兄分别于当年四月、九月都按二品官规格安葬。料理父兄国葬仪式的同时,杨观光又亲自撰写祭祖文,于当年十月初一日其母孙太夫人三年祭日之后,至初三日传统上坟祭祖的吉日里,率领招远杨氏全族一百左右青壮老幼同胞,按旨意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使招远杨氏一世至七世祖考妣,俱沐皇恩。不过当年伴皇帝和太子读书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奉旨回乡祭祖是何等风光,其仪式是何等隆重,场面是何等恢弘,今天我们是想象不到的。

  在登州、莱州、青州一带,招远杨氏自杨观光奉钦命溯本祭祖以来,名声大振,荣沐皇恩的多处杨家茔也留下了不少神密传说,现介绍几则如下。

  有说,招远杨氏先祖在朝为官,是爱国恤民的大忠臣,因受到奸臣陷害,砍头下了油锅,同时下油锅的还有一个奸臣。后来,皇上给忠臣平反昭雪,钦赐祭葬时,分不清两颗人头哪个是忠,哪个是奸?就用黄金做了个忠臣人头,接在躯干上。下葬后,怕有人盗墓,采了十八处地穴,同一天,十八支装束相同的出殡队伍,同时出发,分别前往十八处修建相同的墓地,同一时辰下葬,其中只有一处是真的,至今这座真茔不知在何处。招远老翅张家村杨觐光裔孙彩学介绍,他村老辈人则传说:当年,从京城往家运金头灵柩时,为防盗墓,做了十八套棺椁,沿途采吉穴,边走边葬,共葬十八处杨家茔,真假无人能辩。据明史学者介绍,明代二品大员一般都有三个以上的墓葬,杨觐光的真身墓穴,1973年前后整地时移岭填壑也没有发现,印证了以上传说和学者见解并非空穴来风。

  有说,杨家茔受过三朝天子的封赠,有神有灵,动之非灾即祸。据说当年破坏杨槐(杨觐光祖父)墓镜石和羊角石等风水的南方人,后来双目失明。招远山口温家原生产大队长(同现村委主任)温尚义先生等介绍说:1958年修水库开掘杨槐墓时,发现坟中有两湾清水,当时就有人说是破坏风水者的双眼。所以杨氏的城西观茔、阎家道口茔、真武庙茔、西吕家茔、赵家庵茔、山口温家杨觐光祖父茔、柳甲沟杨觐光父亲杨州牧和杨观光茔、城西冯家茔、西山王家杨觐光茔、三里桥茔、石城夼茔、凤台岭茔、苇都于家茔等,多处自始祖杨彦通至清初诸先祖茔地,几百年来无人敢动,保存完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原貌依旧。杨氏子孙祖祖辈辈上坟拜土,香火鼎盛。上叙杨家茔中的苇都于家茔,1958年大跃进时被掘,据招远大秦家村杨立兴介绍:墓中三个墓穴全部青砖白灰结构,墓室宽阔,深度超过1.5米,出土的杨师德墓志铭流散于于家村,现已无踪无影。位于城东的凤台岭茔,2002年市里修建凤凰岭公园时,政府出资由增甲沟村杨氏后裔迁葬于本村南山,迁坟时出土一青花小瓷瓶。如今诸多杨家茔,原貌皆无遗存。

  有说,杨家茔灵验能驱邪除病,家中有不顺之事,去坟上叩头焚香许愿即可消灾,这也许可信?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杨州牧(杨觐光父亲)、杨觐光墓周围村的孩子,只要肚子疼(那时是小孩子的常见病),大人们就会吩咐说:“赶快去杨家茔爬石马、石羊什么的,只要爬三遍就好了”。当时多数人家家贫无医无药,也只能如此,不过有时也确实灵验,果真爬石马回来肚子就不疼了。对此,笔者也有亲身体验,于是每年正月到杨家莹周围村走亲戚的孩子们,都会跑去杨家茔爬石马,以祈求一年不生病。

  还有,据招远中村供销社退休职工杨过庭(招远原疃村)先生说:中村一带流传一个关于杨觐光薨后下葬故事,说的是杨觐光在世时曾捐资修葺雾云山圣水庵,他卒后圣水庵老方丈和游僧赤脚王(杨觐光契友)感念其德,亲往城里祭悼亡灵。祭毕,他们对家人说:通政使(杨觐光)乃上苍星宿,归天时当有“活鱼击鼓,死鱼上树,扁担开花,头戴铁帽”之兆。家人不解其意,问之,方丈曰:“天机不可泄露,但记天悯忠良矣!”,遂告辞而去。家人反复琢磨仍不得要领,于是就按钦命时间于丁丑年(1637)九月二十六日发殡,发殡队伍浩浩荡荡,由城里向灵山杨觐光墓地出发,一路上拜祭官民往来不绝。行至中村,正值街上赶大集,当时秋收刚结束,南来北往赶集人群熙熙嚷嚷。此时有地方官员赶来路祭,出殡队伍停下来举行路祭仪式,集市的人群也从四下围拢过来看热闹。路祭开始时鸣放礼炮,大炮一响,正值一只水鸟从钟离河中捞起一条鲤鱼飞在空中,炮声惊得它一声鸣叫,口中的鱼掉了下来,正打在鼓上,大鼓“咚”的一声发出沉闷声响·此谓“活鱼击鼓”。这时赶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中有一人在集上买了几条鱼,背在身上,他生怕人多挤坏了鱼,于是就纵身爬到一棵槐树上,居高临下看热闹·此谓“死鱼上树”。还有一农夫家里要办喜事,挑来一担草卖了,买了两束纸花,他怕挤坏了花,干脆把它绑在扁担上,高擎在空中·此谓“扁担开花”。路祭结束时,突然上天降下雨来,人们卒不及防,此时有买了铁锅的人,为防雨淋,顺手将锅擎在头上·此谓“头戴铁帽”。这应验了老方丈箴言,但事后人们对于其中奥妙,仍不知就里。明朝灭亡后,有人琢磨出其中的真谛,即:鱼者龙也,活鱼击鼓,是崇祯皇帝对失去忠臣发出的哀鸣;死鱼上树,预示当朝皇帝将吊死于煤山古槐上;扁担者农夫也,扁担开花,兆示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江山,建立大顺朝,只是纸花一现,经不得风雨;铁帽者头盔矣,锅乃鼎也,头戴铁帽(锅),预兆清兵金戈铁马入关,鼎立中原。老方丈所说“天悯忠良”,乃崇祯15年皇帝加赠杨觐光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晋阶资德大夫也。传说,就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说法,信不信由你,但至今中村周围乡间老者,讲起来犹活灵活现。2011夏天,杨过庭续修原疃支《杨氏族谱》在中村采集资料,遇到大河头村杨金霞老先生,老先生听说他续修家谱,就又把这个传说津津有味地讲了一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