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洞传说—神仙洞的由来

2013年12月18日 17:49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在莱州市柞村镇东北角有一座林壑优美、草木丰茂的山峦,名叫寒同山,俗名神山,它东接大基山,南对大泽山,静穆端庄。山中藏有远近闻名的道家石窟,俗称神仙洞。有诗赞曰:“神仙洞府本虚空,仙迹传闻出洞中。留下丹砂人不识,染成色树满山红。”

  在莱州市柞村镇东北角有一座林壑优美、草木丰茂的山峦,名叫寒同山,俗名神山,它东接大基山,南对大泽山,静穆端庄。山中藏有远近闻名的道家石窟,俗称神仙洞。有诗赞曰:“神仙洞府本虚空,仙迹传闻出洞中。留下丹砂人不识,染成色树满山红。”

  石窟为金元时代建造,相传为金代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随山派创立者刘长生主持所建。

  刘长生,莱州武官村人。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刘长生对母亲很孝敬,是闻名乡里的大孝子。

  有一天,刘长生偶然在邻居家墙壁间看到很隐秘的地方,看到两行字: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生长不死人。字迹雄劲有力,墨迹尚新。刘长生十分奇怪,常常对着它发愣。不久后,刘长生的母亲去世了。当年九月,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携弟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到掖城传道,刘长生前去拜见。王重阳一见到他就微笑着问道:“你知道邻壁的墨痕是什么意思吗?”刘长生恍然大悟,当下上前行拜师礼。王重阳赐他名号后,又赠诗一首:“钓罢归来又见鳖,已知有分到仙曹。鸣榔相唤知予意,跃出洪波万丈高。”刘长生出家后,跟随师傅王重阳入终南山修炼。

  1195年,刘长生与丘处机等人到崂山传道,而后自己便留在了太清宫,从此,太清宫道众归宗于刘长生。数月后,刘长生携旨返回故里,先在大基山道士谷修建先天观,而后在游历寒同山时,见此地风光秀丽,人杰地灵,遂在此处开洞建观,即现存的神仙洞。

  至于神仙洞的开凿,有许多传说。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张果老、吕洞宾开洞说。传说开洞之前,八仙之中的张果老、吕洞宾正游历天下,走到此地,见寒同山风光秀美,民风淳厚,决定在此建观传道。两人商量,如果让凡人修建,耗时费力不说,也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于是决定动用神力。在开工之前,二人化为凡人,到附近村庄告诫村民,从正月十四起大雾封山,不要到山里去。开始,村民不信,但从正月十四早晨起,果真大雾就封了山,对面不见人。山中人声嘈杂,凿锤之音,漫山遍野,传至数里。村民有好奇者,寻旧路入山,行至山路,路皆不见。行走良久,只在原地转圈,方始相信。七七四十九天后,三月三日的早晨,雾散天晴,洞府、神像,奇迹般的出现在山腰的绝壁之上,周围却不见一点石屑。人们认为这是神仙造就,所以称为神仙洞,纷纷上山朝拜,从此,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当地传统庙会的日子。

  神仙洞六座洞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洞略大,下层两洞略小,每洞都有一个玄妙的名字:长春洞、虚皇洞、五真洞、七真洞、真宫洞、刘祖洞。上层西起第一洞,门额刻“长春洞”三字,内有一尊石像,身长约2米,双目沉闭,嘴角松弛,合掌托腮,侧身卧在石床上,惟妙惟肖的睡相,仿佛正值一鼾刚息,一鼾即来之际。相传这是道祖陈抟,性情耿直,每睡千年方醒一次,亦不知从何年何月睡起,至今不醒,也不知该睡到何年何月方醒过来。

  上层第三洞规模宏大,幽深静谧,洞内空间约200立方米。窟顶为深浮雕,腾龙奋飞,祥云缭绕,给石窟造成了一个浩莽深远的天宫景象,洞中十一尊石像,或盘,或坐,或立,有的肃穆,有的飘逸,有的安祥,有的虔诚,各具神态。

  自然造化的神山与人工凿造的仙洞之美,统一和谐,常使游人惊叹叫绝,流连忘返。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神仙洞山会,方圆百里的人们都慕名前来,朝拜神仙,观光风景,春野踏青。这里也会搭台唱戏,游山观洞,祭奠神灵,人山人海,一连数日,十分壮观。(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