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习俗: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

2013年12月22日 14:47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牟平花饽饽(牟平面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牟平王格庄镇、姜格庄镇、龙泉镇等乡镇及周边地区。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牟平花饽饽(牟平面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牟平王格庄镇、姜格庄镇、龙泉镇等乡镇及周边地区。旧时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但深受群众喜爱。

  牟平花饽饽所使用的雕塑材料很普通,是以我们日常食用的面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可塑性强,有很好的表现力,可以做出许多特殊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值得推广和发展的一门艺术。聪明、勤劳的牟平农村妇女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用面团做出自己喜爱的样式,象石榴、荷花、蝙蝠、蝴蝶、龙、凤、虎、羊、百岁、牛蹄等,蒸熟以后显得更加浑厚,朴拙,再点染一些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

  牟平花饽饽是胶东妇女根据烟台地域特色、节日和生活习俗而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它以面为加工对象,以刀、剪、笔等工具进行创作,是民间托物寄情、象征丰收喜庆、祈福长寿、自做自用的生活艺术用品。牟平花饽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民间老艺人相继谢世,许多技法已经失传,牟平花饽饽濒临灭绝,只有加大保护力度,培养传承人,才能使这项技艺得到发扬,从而历久弥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