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萍

2013年12月23日 01:16作者:来源:大众网综合

    孙健萍(1917~1947年)  原名孙凤坦,高青县唐坊镇洼里孙村人,自幼喜欢读书。1932年夏,他考入青州十中,始接触一些进步书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冯玉祥到该校演讲,更激起他的爱国热忱。1935年他考入省立济南高中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等各项进步活动。

      1937年7月7日,孙健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接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回家乡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途经长山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旋即回家参加了“高苑县旅外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后以小学教员、学生为对象,宣传抗日道理,发展“抗联”成员。1938年6月,他发展孙凤惠、吴子敬、郑自修、孙作善入党,建立了党小组,并任组长。不久,国民党高苑县保安队改编成十六梯队,成立政训处。他经请示中共清河区委进入政训处,创办《砥砺周刊》,后因刊载八路军抗击日军及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的消息,刺痛了国民党顽固派,《砥砺周刊》被迫停办,后策略地退出政训处。

     1938年10月,孙健萍出席中共清河特委在临淄苇子河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联席会议,接受迅速发展高苑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小清河西北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这时,爱国人士、原国民党威海特区专员孙鸣岗,正由其胞弟中共党员孙明光陪同暂住高苑、博兴边境。孙健萍主动与孙鸣岗取得联系,于1939年春节期间,建立了高苑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第二梯队,并成立共产党临时特别支部,孙健萍任书记。二梯队随同八路军三支队一起活动,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是年6月,三支队开赴章丘、齐东边区,驻守韩家庄。6日拂晓,遭日军重兵包围,他身先士卒,率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突围回到家乡,又遭国民党顽军朱仲山、张景南部的围袭,二梯队伤亡较大,随三支队南下整军。孙健萍留守家乡,转入地下斗争。朱仲山、张景南重新控制高苑县,四处搜寻孙健萍,并烧毁其房屋,掳走其父。孙不顾家庭损失和个人安危,秘密地走村串户,鼓励党员坚持斗争,以二梯队部分战士为骨干组建起三、四区中队,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9月21日,孙健萍带领三、四区中队,参加了魏家堡战斗。

     1940年10月,中共高苑县委成立,孙健萍任县委宣传部长。翌年6月,被选为高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起,他带领县、区武装,运用游击战术,凭借群众掩护和“抗日沟”与敌周旋,捕捉歼敌战机,并指示党员干部在敌占区建立两面政权,应付敌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孙健萍和县委书记王乐三等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领导全县人民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改革、大生产、大参军和支前运动,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7年3月,孙健萍调任中共周村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他根据渤海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支援战争为中心任务,努力动员全市人民恢复发展生产。8月下旬,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逼近张店、周村一带。9月1日他与市委书记宋怡翔带领市直机关撤离周村。为组织地方武装袭击敌人,他亲自去找一度与市委机关失去联系的周西武工队。返回途中,遭敌包围,于突围中负伤被俘。当日,就义于章丘县普集村北巴漏河滩。当时因环境恶劣,未收其遗骨,仅以衣冠葬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解西伟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