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处山东中部,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素有举办元宵灯会的传统习俗,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
淄博花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与哈尔滨的冰灯,自贡的彩灯,并称为华夏神州的三大灯系。源远流长的齐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淄博花灯。淄博花灯,始于春秋战国,最初叫“号灯”,用于战争中指挥三军;后来随着工商业特别是丝绸业、印染业、彩绘业的发展,生产的灯又叫纱灯或灯彩;盛于唐宋,明清时期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清代大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就这样写道“太平村舍家家酒,乐步弦歌户户灯,甲弟笙歌连夜月,旗亭灯火散天花。”清朝初期,刑部尚书任俊也有诗词“云屏曲曲试春灯,幻出瑶台十二层,璀璨漫疑施杂组,通明共羡列条冰,光摇绮席兰出爇,映射珠帘目共澄,独有颜神山下客,今宵乡梦定应增。”
淄博花灯大致可分为传统花灯和现代花灯两大类。传统花灯包括民间工艺灯、彩楼灯、迷宫灯、树灯、河灯等。在淄博地区,人们以竹子和高粱杆为骨架制作工艺花灯甚为普遍。制作工艺花灯的流程分为:设计、成型、裱糊和装饰四部分。淄博现代花灯是由传统花灯发展演变而来的,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光源制成,现代科技含量增大,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淄博花灯题材多取于当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尤以齐国故事、聊斋人物灯组最为普遍;原料多取于当地所产的彩绸、塑料、陶瓷、琉璃、玻璃;并融合雕刻、剪纸、绘画、裱糊等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学术研究价值。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已成为淄博人的一项传统习俗,并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受到国内外专家人士的好评,产品远销国内外,曾代表国家多次赴国外参加灯展,其发展和繁荣,必将对中国民间科学艺术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