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努力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近年来,聊城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作者:谢艳丽
14日,聊城迎来了“科学发展新山东——第八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此次,采访团来我市进行采访,对我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我市蓬勃发展的现状和美好的前景,这样强势组合的采访报道,势必对宣传我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扩大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提高在海内外的美誉度。
近年来,聊城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现在城乡不协调问题仍然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很突出的问题。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拉开城市框架、加强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象的四年。我们坚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城镇化水平提高了6.5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快2.5个百分点。高水平制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城市建筑高度分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控制性详规。坚持“城建靓市”,四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开发投资739亿元,其中2011年达到214亿元,是2007年的5倍。按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8条,建成区面积由59.9平方公里增加到68.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51万人增加到62万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15万平方米、管道燃气居民用户5.6万户,有线数字高清电视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城区全覆盖;中华水上古城的独特风貌已具雏形,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建设加快推进,东昌湖风景区、运河四期、体育公园全运场馆等工程全面完成,一批设计漂亮新颖的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先后建成,水城特色进一步凸显。2008、2009年度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2886公里、客运站112个,改造农村危桥277座,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油路、通客车,县到乡的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基本完成;新建沼气池9.8万个,新增64万人用上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启动千户社区86个、整村改造300个,建成新房22.1万户,改造危房3.7万户,60多万农民乔迁新居,农村基础条件、农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各位代表,在成功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双拥模范城之后,我们又成功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的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超前决策、全市人民共同期待的“五城同创”任务,到现在已经全面完成!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能走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老路,必须以城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面貌大变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左右,城乡面貌、功能品质实现新的改善。着眼于提升聊城在济南都市圈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人口过100万、面积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积极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茌平和东阿为支点的大三角地带,主动承接济南的辐射;抓好济聊一级公路、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聊城融入济南1小时经济圈。加强县(市)城区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强化城市功能。有序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面抓好县(市)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市)城区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把园区发展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规模膨胀。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村适度集中建设住房,推动农村新居建设常态化。依托现有优质水源,以城乡供水同网、同质为目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让农村群众用上优质水、健康水。抓好农村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厉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