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东: 深化文化建设需坚持“真恒实新”
2013年06月19日 00:45来源:大众网
文化建设自身就是主体,而不仅仅是经济的附庸、招商的舞台,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价值,又互相促进。文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在人们思想境界、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下,物质激励也不失为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深化文化建设需坚持“真恒实新”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廿六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对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把这些部署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化为素质、见诸行动并非易事。德州市武城县“四德”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说明,只有念好“真恒实新”四字经,才能化虚为实,做强软实力。
真功实做、“真金白银”抓文化。武城认识到位,树立“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强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思路,把文化做为独立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来建设,成立了爱德、诚德、孝德、仁德 “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推进委员会,设立9个督导考核组和4个巡视组,县直各单位、各镇街、各村庄(社区)都相应成立了“四德”工程办公室。舍得投入,把省政府发的跨越发展奖励资金200万元设立为“深化四德工程,建设幸福武城”奖补基金,而“四德”工程提升了公民素质、优化了发展环境,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自身就是主体,而不仅仅是经济的附庸、招商的舞台,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价值,又互相促进。文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在人们思想境界、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下,物质激励也不失为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持之以恒、前后接力抓文化。武城从2008年开展“四德”工程建设,5年多来,无论县领导班子怎样更替,“四德”工程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难以立竿见影,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制度保障。
实事求是、化虚为实抓文化。在“四德”建设中,武城针对不同层面的人群特点,因人施策,比如在农村,主要突出“孝德”;在机关,侧重推崇职业道德即“诚德”,以“德”为核心,提高了建设实效。在载体建设上,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设置,譬如在农村,签订赡养承诺书,并增加孝老娱乐支出等新内容,把“孝徳”软约束变为硬约束,保证了建设效果;在工作范围上,既重视道德建设示范点的建设,又加强面上的普及,善行义举榜在农村普及率100%,机关四德建设责任状签订率、公示率均达100%。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为要,不留空白,做到群众心坎上,干到点子上。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文化。武城“四德”工程建设,从举办“诵经典、爱中华”诗歌朗诵会到设立“同画孝德漫画墙”,从 “百里挑一选孝贤、百学不厌读经典、百花齐放争模范、百炼成钢铸诚信”主题评选到 “机关进农村、干部进农户、服务进万家,真访实问察民情、真心实意解民忧、真帮实扶惠民生,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满意度、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三进三实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新举措不断,新招数跌出,使文化建设保持了很高的热度、很大的广度、很广的参与度。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活动方式、工作举措,把握新趋势,实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
建设人文齐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博大深厚的齐鲁文化共同滋养齐鲁儿女的心灵,熔铸经济文化强省的魂魄,是一片大文章。武城的做法,为我们从何入手,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春雨
责任编辑:刘春雨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