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存” 善用才能“活”
传统文化,保护不是目的,利用才有价值。遗产,不应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应是活着的、富有生机的文化大树,是滋润人们心灵、植根人们生活的精神活水。
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存” 善用才能“活”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卅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滨州魏氏庄园位于惠民县魏集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烟台牟氏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兵家文化与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庄园。滨州对魏氏庄园这类文化遗存,加强保护使其存续,创新开发、科学利用使其焕发活力,文化遗存成为活着的历史、城市的品牌、人民的福祉。
传统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只有存在、存续,才能谈得上开发、利用,从这一意义上说“抢救第一、保护为先 ”是有道理的。对那于魏氏庄园这样保护较为完好的文化遗存,滨州既加强对其自身的保护,还通过规划设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庄园周边建筑进行风格上的统一。庄园附近粉墙黛瓦的仿清式建筑,有力烘托了作为主体的庄园。庄园内部,从门上的雕刻到墙上的射击孔,从屏风后的暗道到各式家具的陈设,都保存旧貌或修旧如旧,给游客以原汁原味之感,充分体现了中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形与神。
传统文化,保护不是目的,利用才有价值。遗产,不应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应是活着的、富有生机的文化大树,是滋润人们心灵、植根人们生活的精神活水。只有植根生活,契合民心,跟上时代,遗产才能实现不仅“存”,而且久存,不仅“存”,而且“活”。
遗产活起来,先需“动”起来。滨州为了让传统文化活下来、活得好,每年举办富有特色的活动。2012年在重点景区如杜受田故居推出“游故居,听大戏”、孙子兵法城推出第三届民俗嘉年华游园活动、大觉寺推出撞钟祈福、增岁谢恩吉祥香等活动,定期举办胡集书会,这些活动,突出百姓参与和体验 ,强调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体验中印入人们心灵,在融合中注入新的活力。
遗产活起来,尤需新作为。对传统文化、历史遗存,通过新包装打扮、新载体附丽、新渠道传播,可以使其焕发活力,与时俱进,影响更广。 滨州对富于地域特色的吕剧、渔鼓戏、胡集书会、剪纸、泥塑、年画、草柳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通过旅游产品开发,或通过娱乐演艺,或通过节庆会展进行传播、包装,增强了其生命力、影响力,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对吕剧,在保留原生态、传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表现形式,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旅游文化演艺节目,成为滨州“夜生活”的重要消费构成成分,还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手机快讯、互联网站、APP客户终端等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产品进行数字化推广传播,扩大了覆盖范围。
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发扬滨州经验,让传统文化存下来、活下去、火起来,则文化大省一定能早日成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责任编辑: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