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要懂得保护 更要学会利用

2013年06月20日 22:20作者:来源:大众网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从根本上扭转“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心态,对大自然常怀敬畏之心,融合之意,保护之举。

生态环境要懂得保护 更要学会利用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四十二

大众网评论员 陈宏发

 

    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鸟类,被看作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志,有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称。在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种鸟随处可见。这片230万亩的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市政府坚持从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出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类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的,只有以自然为本,才会有人类的存续。在当前,自然生态受到人类活动极大影响,一片广袤的原生态湿地可以说是上天赐给东营人最好的生态礼物。生态山东是建设美丽山东基础,具有承载作用,让人文齐鲁更具魅力,是宜居城市和幸福乡村得以实现前提。因此,对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不应简单的保护和存留,而是坚持保护建设为先,适度、合理、有序、创新性开发利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从根本上扭转“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心态,对大自然常怀敬畏之心,融合之意,保护之举。坚决杜绝人为破坏性开发和利用,造成不可逆转性的伤害,出台奖惩措施,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黄河下游先后22年出现断流,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土地碱化、沙化严重,让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东营人受到了威胁,城市建设受阻,农民耕种养殖成本增加。自然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东营从空气、水的防控治理上下功夫,实施蓝天白云工程,对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整治,配齐净化治污设备,空气、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截断污染源头,釜底抽薪式治理,避免了生产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可能性,保护性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近年来,黄三角自然保护区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土地权问题,修建基础设施,制定管理办法,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终点,良好的自然生态不应仅仅是镜头下的佳片美景,或是只可远观的海市蜃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是让人类在愉悦的环境中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因此,生态环境不光要保护,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要适度合理,要有规划。在东营,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加大旅游规划实施力度,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黄三角保护区的现有景点来看,黄河入海,湿地之窗,观鸟塔,芦花飞雪,红地毯,无一不是经过科学规划后的顺应自然适度开发利用的结果。景区内的建筑也多是木质结构,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鸟类由1990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296种,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产生收益再次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创新。东营实施旅游形象品牌化战略,大力塑造“黄河入海-龙腾东营”旅游品牌,并利用媒体推介宣传。创新信息化旅游营销,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搭建宣传营销新平台,拓展销售新领域。强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环渤海城市旅游合作联盟等区域性载体作用,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互动发展。创新性发展,提升旅游档次,丰富旅游资源内涵,拓展旅游资源推介,对于挖掘生态环境价值大有裨益。

    生态环境既要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下大力气保护建设,也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唯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全面实现美丽山东发展目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春雨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