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打造便捷城市交通背后的民生理念
——聚焦美丽山东系列评论之六十
大众网评论员 丁厚勤
6月22日,“聚焦美丽山东——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重点采访了枣庄交通出行。运行里程全国最长的BRT城市公交,和不足一年提供18万余次服务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让采访团成员颇感震撼。在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难解的痛的当下,不期在枣庄看到成功的破题之作。
枣庄致力打造便民交通格局背后,凸显的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显著成效表明,民生工程立足民之所需,关联社会实际,依靠科学谋划。
枣庄城市交通特色体系是“穷则变”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枣庄形成了典型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各城区相距较远,人口规模都不大,无法发挥同城效应,走同城化之路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为让占大多数的无车群众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城市交通资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枣庄市于2006年做出了发展BRT的决策部署,是当时全国最早提出规划建设BRT的城市之一。也成为全国最长的BRT运行线网,实现市域全覆盖。
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发展来解决。面对交通拥堵这一城市老大难,枣庄不等不靠,敢于想在全国前列,做在全国前列,并朝着目标因地制宜地科学统筹规划,以信号优先保障BRT通行速度,以政策优先确保顺利建设运营,终成全国典型。民生工程贵在做好做实,是一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双重考验。而对于枣庄百姓来说,这种举措是合乎枣庄实际的,也是关乎他们生活利益的,自然双手拥护。
每一个社会问题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解决主要矛盾,而且需要做好必要的细枝末节的修补。如果说城市BRT是枣庄市民享受到的一项高规格的出行工具,那么其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则是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有益补充。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骑行健身形成气候的当下,枣庄薛城区率先建起城市公的共自行车管理服务中心,让群众以极低的成本成为骑行族,不仅倡导了低碳出行的文明方式,而且进一步缓解了交通压力。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民心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广泛支持。
无论是BRT还是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都是政府投资较大,但可运行年限较长,市民使用成本极低的城市设施建设,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枣庄的运作模式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城市,但却蹚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可借鉴之路。以发展的眼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破解之道,这是枣庄城市交通事业发展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