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事关群众福祉
2013年06月20日 17:26来源:大众网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村居环境面貌的改善,它涵盖了整个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事关城乡发展全局和群众福祉。
作者:刘奎林
“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的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村等村,可以说是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各具特色,很有说服力。概况起来,有五个特点:一是发展思路科学清晰,二是富民产业注重生态,三是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四是农民利益得到维护。围绕“美丽山东”的建设,这些农村村绘制出了了一副“幸福乡村”的画卷。
曾几何时,农村成为环保盲区。污水横流,畜禽乱放,垃圾遍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是过去部分农村环境状况的真实写照。可喜的是,随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陆续开展,使这一状况已大为改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本身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村居环境面貌的改善,它涵盖了整个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事关城乡发展全局和群众福祉,不仅仅是农业领域的事,也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更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上项目、搞环境整治。要像马家沟村、军埠口村一样,努力建设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
纵观每个农村,各有不同的情况、自己的实际。由于经济基础、资源环境、交通区位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也必然有不同的重点、各自的路子,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实现途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注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注意保留乡村独有的田园风光、乡土民情、民俗风韵、传统风貌,注意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古木。
总而言之,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据了解,山东将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设施,力争到到2015年年底全省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这一美好愿景的背后,不仅是各级政府的投入与付出,也凝结着山东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汗水与智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责任编辑:韦国骞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